文言文翻译如何得满分【高考篇】
分析历年高考题,我们会发现,文言文的考查,都是建立在翻译的基础上,而翻译又是难点,这一硬骨头不可不重视;并且历年的考点设置,都可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所以要想答好文言文试题,课本古文一定要常翻常看。文言文阅读是历年高三党的重灾区,文言文试题拿满分那才是真本事!
文言文命题思路
知命题,晓动向
1.从考试内容看,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古今词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
2.从测试能力看,文言文测试着重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从答案的编制看,文言文测试是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这里“课外”指“选材”是学生没学过的,题目是没做过的;“课内”的含义:一是指测试的知识是学生“课内”学过的,二是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加以推断。
4.从考查细节看,考查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查观点认识的提炼等。
文言文阅读步骤
遵步骤,稳又快
1.浏览全文找主要内容,对于人物传记阅读可围绕人物展开情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
2.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一般此题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细小的问题。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
3.再读原文,逐个做题。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
翻译4雷区
攻难点,避雷区
雷区一:不明句意
《考试说明》上对于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见其关键是“先理解,后翻译”。即先根据上下文的情境去理解需要翻译的句子的大致意思,弄清楚陈述的对象与相关事件,不要张冠李戴或望文生义。有些考生,不根据上下文去了解句子的意思就贸然翻译,导致出错;有些考生,把不明白的词语一律当作人名或官职名予以穿凿附会,结果弄巧成拙。
例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7题第(2)小题:“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有考生译为“又说珪刚直忠诚老实,应当起用。吏部就请如雍向皇上进言,没有同意”。
这里,不仅关键词语“谠”“报”没有译准,而且将“珪刚直”“如雍”当作人名来理解,实属断章取义和望文生义。
其实,翻译文言句子的前提是理解句意,该句选自选文末尾,大意是说:御史卢雍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这里需要弄清楚各分句的主语“谁”(御史卢雍、吏部、皇上)和谓语“怎样”(认为傅珪正直敢言、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雷区二:不懂通假
文言文中常出现通假字。如《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一句,有学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