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留学群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非常不错的“大国崛起观后感”文章。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写好呢?观看自己喜爱的影片是一种享受,再次观看的时候,心里仍会有新的感悟和感动。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加深了我对作品的印象,请将此页面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
《大国崛起》是一部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的电视纪录片,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看完这部电视剧,我对英国有了更深的思考。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位于北大西洋中的岛国面积仅有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在这个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线不超过75英里的国家里,17世纪末人口只有600万,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多万,可谓“小国寡民”。面对地图,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个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
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取得巨大胜利后,英国逐渐登上了世界舞台。在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大的君主制成为一个关键环节。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女王没有滥用自己权力和威望,在她的一生中,王权的扩张始终控制在议会能够忍受的范围之内,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虽然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
最后,通过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君主立宪制使君主处于统一而非统治的地位。议会已成为国家权利的中心。资产阶级代表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清末的立宪是很失败的,一方面,清**有假立宪的嫌疑,另一方面,满人当权,早已有很深的****,革命党人不可能同意保留一个满人的皇帝,这个****是很早就结下的。如果当时是汉武帝,君主立宪制有可能成功,但这只是猜测。
后来一连串的国家变故和波折都同缺乏君主的统摄影响有关,就像鲁迅说的那样,国人早已习惯了在一个君主的统摄下生活,人们都已经麻木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结束了封建帝制,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人问,如果当时中国的宪法建立成功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现在还会更强大吗?
了解中国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各种问题有特殊性,有特色的矛盾,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立宪的失败经历,我们要积极思考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制度使得国家得到发展,君主立宪制具有历史局限性,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以前,同样是“封建”社会,在欧洲与中国的含义却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呢,它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代表着集权和**;在欧洲,封建制就是庄园制,它意味着分权,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初期阶段,国王与贵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应该拥有什么,不应该拥有什么,虽然没有成文的法律,国王和贵族遵照彼此间的承诺,各自履行义务、享受权利,成为英国社会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则。而在中国,每一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将国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