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心得 篇1
“预习的过程就是自学的过程,就是凭自己已有的综合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的过程。预习是学习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独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预习就是学习的第一核心。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适当大致的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更能提高听课效率。为此,本月课堂预习是这样操作的。
1、课堂预习以学生的读图活动为主。每个知识点都是由图带出,由图得出结论,并最终落实于图。学生的读图活动形式多样,如在屏幕的图上找,在书本的图上找并重点标示,描述图中地理事物等等。如读6、39图,了解新疆的主要矿产及分布。 读6、40图西气东输的起止点,经过哪些省?等,重视学生读图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结合自学结果组内交流,互相启迪思维,随笔记录
2、在预习过程中注重了对难点知识的指导、对重点知识的提升,使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理解和探究。学生带着疑问去分析,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点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体验。
总之,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燃起来,还学生课堂主动权,多给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
地理教学心得 篇2
摘要当前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模式有着诸多弊端,比如强调死记硬背和照本宣科,不利于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问题课程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实现有效问题设计进行**,讨论有效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总结出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中学地理教学;有效问题设计;实施;感知
一、有效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路1.所设问题应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当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使教学变得有效。
在一定意义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将决定有效教学的效果和目的能否实现。
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课堂教学就是好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以积极、主动、轻松愉快的心态和情绪接受知识、参与课堂。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注意意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制造问题的情况。
即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构建有趣的问题场景。
比如在讲述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时,笔者引用了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千里来进行新课的导入,并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坐在地上就能日行八千里,其中蕴含着什么自然现象。
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思考和兴趣。
其次,问题应当贴近日常生活。
只有接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寻找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交汇点,可以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让学生观察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形状,让学生发现它们形状的互补性,并进一步**其中的原因,引出板块运动的知识。
最后,重视问题的趣味性。
你问我答的课堂发问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发威,因此教师应当对问题的设计有所创新,将发问融入游戏当中,使学生变成游戏当中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