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功夫熊猫影评,欢迎阅读。
功夫熊猫影评(一)
动画电影对我而言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这个陌生感彷佛是隔壁住了户几乎每日都能相遇,但是却依然毫不知情的邻居。这种陌生感是绝对的都市意义的,知道你存在着,而且这种存在包裹着我的生活,但是又全然没有一点点真正的牵挂。好莱坞要做《功夫熊猫》,我也是到了快要全球公映了,才感觉得这部片子的存在,而且第一感觉就是我想看。于是在2008年6月19日,得知可以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就去看了。我就是想去看好莱坞怎么利用“熊猫”和“功夫”的。
“熊猫”成为武林高手,这不是对熊猫有着固定思维模式、固定的情感模型的思路,但是就是非常符合好莱坞的戏剧模式。当看到片头动画版的“梦工厂”的片头,我才知道这是“梦工厂”制作的,对于这个片头的动画设计的东方味道与原来内容的妥贴相处,我就开始震惊,好莱坞能够这么容易获得了一种文化冲突下的“一网打尽”,一种“多元文化”方式的化别人为自己。
在《花木兰》出现的时候,大家就讨论好莱坞对东方叙事宝库的开放,大家还讨论这个改造还是好莱坞的一厢情愿的疯狂改写。在吴宇森要做《赤壁》之后,我隐约觉得好莱坞开始把东方资源经由东方视点的改编,然后进行全球化传播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没有想到在看到《赤壁》之前,从《功夫熊猫》就感到这个好莱坞策略的成熟。
《功夫熊猫》无论在“文”和“武”两个方面都显得好莱坞在消化利用东方文化资源更进一步了(从东方电影自己来讲,不知道是利弊如何判断)。“文”是说在故事内容所选择的文化土壤与感情冲突的模型上,将东方传统与好莱坞叙事规则融合了;在“武”的方面,我是指好莱坞在制作技术和风格上liuxuequn.com,也完成了两个传统的高度集合。这个进步应该是在《卧虎藏龙》,以及《功夫》这类影片的基础上的,这类片子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框架,这次基本上由全部好莱坞西方制作班底整个拿了过去,并且再生了出来。
正如上面所言,这部作品最好的地方就在于“融合”做得好,获得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平衡点”,面对这个平衡点,用民族主义的抵抗,用后殖民主义的批判都将毫无出路。这部片子用看起来充满东方文化的故事底子把美国的语言幽默和人物个性幽默感消融进去了;同时,又用很好莱坞式的故事结构方式,把中国的民族性场面和一些小风俗场面包裹进去了。在故事、空间和一些视觉细节上,这两个传统真正落实出一个完整的东西,很浑然一体。《功夫熊猫》的画风和好莱坞的技术的融合度的平衡点也做得很不错,这一点我个人作为一个动画的门外汉觉得可以给中国的动画人有很多启发。
功夫熊猫影评(二)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功夫熊猫》这部影片。
影片刚开始,整天做功夫梦的熊猫阿波只是个面条馆老板的儿子,每天都在面条馆中卖面。父亲想让阿波继承自己的手艺,希望他能一心只想面条,所以,总是问他做梦能否梦到面条,但是,每次阿波都总是令父亲失望。某一天,当父亲再次问他是否梦到面条时,他终于回答是,一下子就让父亲喜出望外,于是父亲许诺要将面条的“神奇配方”传授给他。
与此同时,名震中原的无畏五侠,正在同自己的师傅鼹鼠大师交手切磋技艺,虽然他们很想超越师傅,但却总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