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liuxuequn.com]为即将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留学新闻:《陈华:海归女羊倌和肉羊产业梦》02月25日光明日报报道。 羊肉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羊肉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占什么地位?作为食草型畜牧业,养羊业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多大意义? “种羊”对于羊肉质量和产量有多重要?“种羊”和农民增收有什么关系?“种羊”对农业现代化有什么意义?什么叫国家“基因安全”?见到陈华以前,我对这些概念知之甚少。
那是在天津静海县团泊镇的天津奥群牧业公司超群种羊场,这里离天津市区40公里,周围空旷、寂静,空气中散发着羊臊味。当陈华从她的办公小楼里款款走来时,一时没有精神准备的我,虽然听说过一些她的事情,但还是感觉有些错位:养羊这样的活计,怎么能与这么美丽、文雅,有着多年国外生活经历的女人联系在一起呢?不过另一个念头告诉我:这样的人,肯定有着非同一般的想法。
十年做对两件事:一是选种,二是选育
严格地说,陈华养的不是一般的羊,而是从国外引进优质种羊进行选育和繁殖。她的工作,就是要得到最优良的品种,促进中国的养羊业效益最大化。
陈华对我这个门外汉进行了关于肉羊业的基本扫盲。按中国人的营养标准,每人每日需摄入60克左右的蛋白质,这其中,比较合理的比例是动物性蛋白占40%、植物性蛋白占60%。但是多年来,中国人摄入的动物性蛋白显然不够,而且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增加,对动物性蛋白的需求还将大幅增长。羊是“草食”家畜,所以羊肉是“节粮型”动物蛋白来源体,也是少数民族地区膳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发展肉羊产业有利于我国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和民族地区安定。
问到我国肉羊业发展不快的原因何在?陈华说,归根结底是因为“种业”的发展不理想。国家多年来在种业方面其实也进行了不少投资,但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形成“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陈华在国外挑选种羊时对这点感触特深,很多外国农场主看不起我们,觉得中国人年年都要依赖引种,引种之后又不选育,导致退化而要再引种。从他们的语气里,陈华感觉民族自尊心很受伤,心里不服气。就是这“不服气”,使她决定从“做种子贸易”改成“做种子实业”,而且要做中国最好的种羊场。
陈华的自我评价是:这十年做对两件大事,一是选对了品种,二是坚持了十年的选育。国家畜禽分子遗传育种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杜立新教授的一席话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她的工作的意义。
杜教授说:“选品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不仅要考虑现在的需要,还要考虑将来一个较长时期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需要用纺织品换取外汇,所以那时大力发展细毛羊和半细毛羊。70年代后期由于新型纺织原料的兴起,羊毛价格开始走下坡路,世界养羊趋势从以毛为主向‘肉主毛从’方向发展。到了21世纪,出于全球粮食安全的考虑,发展专门化的肉羊已经成为主流”。说到我国肉羊品种的落后情况,杜教授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国内本地绵羊8月龄屠宰胴体重约14公斤左右,但国外8月龄胴体重在22公斤左右,相差8公斤。中国80%的本地绵羊出肉率低、生长速度慢,品种落后不仅加大了羊肉的缺口,而且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而陈华引进的杜泊绵羊生长速度快,肉用体型好,出肉率高,而且板皮质量好,是国际上公认的优良肉用绵羊品种,符合最低投入、最高产出的选种原则,以往引进的肉羊品种还没有像杜泊绵羊这样好的。”
在中国搞育种,谈何容易!陈华说:“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