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心得(篇1)
河边的芦苇在秋风中“哗哗”地唱着歌,大雁们启程南飞了。小雁哭着对妈妈说:“妈——,飞那么高那么远,我,我不行,我怕!”望着天空的雁群,妈妈驮起小雁起飞了。
小雁趴在妈妈的身上,怯生生地往下看,“啊,真高呀!要是掉下去一定是尸骨无存呀!”小雁想着,心里不由地哆嗦了一下,连忙闭上眼睛紧紧抱着妈妈。
突然,一只老鹰冲向了雁群,瞬间把小雁叼走了。小雁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听见妈妈在喊:“小雁,我来了!”雁妈妈从上面俯冲下来,老鹰连忙躲闪,“哼,你的儿子在我手上,你敢动一下,我就杀了它!”老鹰的脸上闪过一丝冷笑。小雁吓呆了,动弹不得。
雁妈妈围绕着它们飞,突然趁一个间隙发起了进攻。没想到老鹰早有准备,它把小雁扔了下去。
“不!”雁妈妈一声惊叫,立刻冲下去。30英尺、20英尺、10英尺……马上就要抓住了!可是雁妈妈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原来是老鹰抓住了她的脚,而小雁已经不见踪影了!
“小雁!”雁妈妈惨叫着,挣脱开鹰爪。她飞扑向老鹰,“你杀了我的儿子,我就算到了阴曹地府也要找你算帐!”雁妈妈不管不顾地用嘴啄、用爪挠、用翅膀扑扇。她的翅膀流血了、羽毛掉落了,却还是拼命地攻击老鹰。老鹰也受伤了,它灰溜溜地飞走了。雁妈妈徘徊在天空中,发出呜咽的哭声。
“妈——妈,妈——妈!”突然从远处传来了小雁的声音。雁妈妈惊喜地看见小雁朝它飞来,它们开心地落地拥抱。
原来,就在小雁坠落到地面的前一秒,小雁真正知道了,勇气才是飞行的重要因素,它终于展开了自己的翅膀,飞向了蓝天。
雁妈妈听了之后,欣慰地说:“小雁,你现在是真正地长大了!”说完,它们张开美丽的翅膀,跟上雁群,飞向了温暖的南方。
事故心得(篇2)
哲理小故事四:桑树抵罪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是北宋名臣,人称“布衣宰相”。在襄城任知州时,他发现百姓的生活穷困,于是想找出办法改变现状。经过考察,他发现襄城适宜种桑养蚕,织成丝绸后价格不菲,便发布政令,号召百姓种桑树。
可政令发出了很久,范纯仁也没看到百姓种桑树。原来,当地百姓世代以种田为业,习惯了老守田园,不想求变。尽管政府再三鼓励,仍没人愿意去种桑树。范纯仁不愿靠强制措施逼迫百姓,便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种桑树代替处罚。他命人贴出公告,写上:罪行较轻的罪犯可以用在家中种桑树代替坐牢,所种桑树的多少根据罪过轻重而定,并按所种桑树的生长情况,予以减罪或免罪。
公告贴出后,许多罪犯为了减罪纷纷在家种桑树,继而用桑叶养蚕、用蚕丝织布……几年后,养蚕、织布的风气在襄城流行起来,许多百姓因此脱贫致富。因为范纯仁是以著作侍郎的身份来此任知州,百姓便把桑林称为“著作桑林”。
怎样把政令推行下去是一门学问。许多时候,以强制的方式推行政令,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变通一下方式,巧行政令,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故心得(篇3)
达·芬奇9岁那年进入学校读书,他的第一个老师是神父。所学的课程,除了拉丁文,就是经书之类,教学模式呆滞,孩子们每天除了读就是背,毫无生机可言。对此,达·芬奇一点兴趣也没有。
有一次,神父训斥他说:“你这小东西,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每天只知道瞎涂乱画,成天幻想着当一个艺术家,这不是做梦吗?”当时,达·芬奇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