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栏目,提供与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民族文化】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介绍

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 纳西族走婚习俗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奇妙的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泊,而且还有着古老的纳西族。丽江的美景孕育了纳西族文化,而纳西族的走婚也是丽江一道靓丽的风景。现在就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走婚吧。

  【民族文化】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介绍

  丽江泸沽湖边的纳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语,意为亲密的情侣。“阿夏”婚有两种形式,即阿夏异居婚与阿夏同居婚。阿夏异居婚也叫“走婚”,其特点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亲家生产生活,只是男方暮来晨往,仅在女方家过夜。

  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抚养,其生父与子女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男子与女方在生产、生活、财产上没有必然联系,男子无法定的抚养子女的义务,但生父可与子女经常往来。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不可同时结交两个,只有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结交另一个。阿夏双方结合自愿,离异自由。阿夏关系保持的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年轻时不大稳定,中年以后日趋固定,甚至保持终身,但无论保持多久,男女双方都各居母家。

  任何一方不愿再保持关系,或女方闭门不纳,或男方不再登门,阿夏关系即可解除。另一种阿夏同居婚特点是男女双方各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生产生活,养育子女。这种婚姻同样以情为主,自愿结合,离散自由,双方一旦终止关系,各自回自己原来的家,其家庭成员都会欢迎她(他)回来,子女问题也由双方协商解决,不会引起双方的冲突。另外,摩梭人地区也有部分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

  但有不少摩梭人实行的是“阿夏”婚,绝大多数家庭为母系大家庭。家庭成员的血统完全以母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这种家庭的特点是家庭中男不娶妻、女不出嫁,无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关系,家庭权力分工形式为舅掌礼仪母掌财,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极少分家现象。家庭人口一般在20人左右。

  走婚制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姻礼俗。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标志。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是著名的女性文化带,有着强大的女性文化传统。尽管川藏线的开通,淹没了大部分走婚文化,然而横断山脉里仍存留着孤岛:走婚制至今还部分保留在丽江泸沽湖的摩梭人、红河哈尼族的叶车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的扎坝人中。

苗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与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 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纳西族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披星戴月”,用来表示纳西族妇女的勤劳能干和贤德善良。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和四川省的多个县,服饰的特点与纳西族的生活环境和从事的农业活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下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纳西族的服饰文化!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

  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

  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

  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

  服饰传说

  关于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间和学术界有着多种推测和解释,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也很多。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过着宁静的生活。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他放出八个太阳与原有的太阳一起,轮番烤灼大地,人间没有黑夜,大地处处焦黄。有个叫英姑的纳西族姑娘,立志要到东海请龙王。她用鸟的羽毛编织成了一件五光十色...

与丽江纳西族走婚风俗相关的实用资料

纳西族饮食文化,纳西族特色传统美食

纳西族饮食文化 纳西族特色美食

  丽江古城被人称为浪漫之都,想要有一段浪漫的艳遇就一定要去一趟丽江。在丽江这个古老的城市周围生活着这么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不仅人文引人入胜,饮食文化更是让人垂涟欲滴。想知道他们的饮食文化到底多吸引人吗?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了解纳西族文化吧!

  【纳西族饮食文化,纳西族特色传统美食】

  纳西族以东巴文化著称于世,而纳西饮食文化这株奇葩则如幽兰在山谷,自有其特殊的异香。丽江又居滇、川、藏交通要道,商贾云集,文化交汇。川味、滇味、藏味骈集,汉菜、白菜、纳菜交融,为荟萃纳西饮食文化谱提供了活跃的文化氛围。

  饮食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善于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如纳西族的烹调技艺,既深受汉、藏民族的影响,又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纳西族居住的坝区和大研镇均具有相当高的烹调技术。请客一般都用“八大碗”、“三碟水”待客。常吃杂锅菜。还有“清蒸虫草鸭”、“天麻贝母鸡”、“猪血米灌肠”、“雪莲花拼盘”、“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吹肝”等名菜。

  纳西族不论城镇、农村,都是一日三餐。早、午餐一般面食多,种类有火腿粑粑、水焖粑粑、火烤粑粑、葱花粑粑、“锅边转”、“两面黄”、馒头、花卷、包子等。早餐还佐以清茶、酥油茶或菜汤、糊面汤,再加一些辣酱、咸菜之类。午餐一般要加一两个菜。晚餐一般吃大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青菜汤另加腊肉、炒荤菜、素菜或煮杂锅菜、火锅等蔬菜副食。纳西族每年冬腊月户户杀年猪,有制作火腿、腊肉、腊猪头、腊肠、猪肝酢、吹猪肝等腌味品以储藏的习惯。

  纳西人勤劳节俭,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纳西饮食文化与民族节日之祭祀活动有紧密联系。与婚丧大事紧密联系。节日必有祭祀,祭祀必有饮食供品。家祭,公祭都有约定俗成的饮食谱子。就以大年三十晚上之大年饭这一餐为例,家祭礼仪之隆重,菜肴之丰盛均为一年家庭生活中之最。

  此外,纳西族的饮食风情多受东巴教的影响。他们禁食马、狗、猫、蛙,朔日和望日不得杀生,日蚀和月蚀时不许吃饭。烹茶时不可以水溅火塘,大年初一早餐禁荤,家有属猪的人,猪日不得杀猪。

  山珍水味、物产丰饶,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纳西族人民崇尚文化,博采从长,创造了独具特殊异香的饮食文化,这也是丽江古城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纳西族人民以独具魅力的纳西族歌舞和风味独特的纳西族餐饮文化相融合,让游客在品尝纳西族各种风味佳肴的同时,尽领民族歌舞之真韵!

  纳西族特色美食

  丽江粑粑

  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一般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两三个菜及汤。冬春时,纳西族人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吃炒面和酥油茶。

  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小麦,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丽江的酱菜有独特的风味。豆豉、卤腐都是传统的咸菜,几乎每个家庭主妇都会腌制。丽江白醋酸中有甜。调...

纳西族前称有哪些?纳西族不同时期的名字

纳西族前称有哪些 纳西族不同时期的名字

  在中国有着56个民族,许多的少数民族都是后来才发现并且列入其中的。纳西族也是近代将名称彻底更换为纳西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名称。下面留学网小编在本期为您盘点纳西族前称有哪些。

  【纳西族前称有哪些?纳西族不同时期的名字】

  纳西族正式定名于1954年,当时中央民委派出的云南民族识别调查小组依据大多数纳西族人的意愿确定了这个称谓。历史上纳西族有过多种称谓。两汉、魏晋时称“么沙夷”,唐代到清代称为“么些”,近代被称为“么些”“摩梭”及“么西”等。历史上,纳西族还有一些自称,如“纳西”“纳日”“纳罕”“纳桓”等。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住等地的纳西人自称“纳西”,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西人自称为“纳”或“纳日”(或音译为“纳汝”)。

  居住在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

  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人”。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

  直至族称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麽些”或“摩西”。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姜”(Hjang),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摩梭”(麽些),但通用的他称仍为“摩梭”(麽些)。主要居住在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自称纳西或纳罕)被称为“阮可”(又音译为“若喀”)。

苗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苗族的信仰有哪些?

纳西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纳西族文化专题 纳西族文化知识 纳西族文化详解

纳西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纳西族文化,是在云南灿烂古代文化的象征。因为恶劣的生活环境铸造了纳西族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民族文化精神。古代的殉情大家知道在哪个地方最兴盛吗?就是这个爱情自由大胆的纳西族,由此体现出一个民族的顽强,面对压迫的不屈不挠。留学网小编汇总了纳西族文化专题知识,带你走进神秘的纳西族!

纳西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纳西族的鹰猎文化及精神
纳西族饮食文化,纳西族特色传统美食
纳西族独有的宗教信仰——东巴教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民族文化】纳西族的姓氏有哪些?

纳西族的姓氏有哪些 纳西族的姓氏介绍

  我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标示着一个宗族的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早期的部落中,姓氏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而纳西族最早是没有姓氏的,他们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姓氏呢?他们的姓氏又是什么呢?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纳西族文化吧。

  【民族文化】纳西族的姓氏有哪些?

  纳西族以前没有姓氏,有梅、禾、树、叶四个氏族,后贵族赐姓木,平民多姓和。现在纳西族约有90多个姓氏。

  纳西族为羌族后裔,纳西二字可以解释为强大的民族,或尚黑的人。来到纳西族住的地方,可以称纳西姑娘为潘金妹,男生为潘金哥。

  明太祖朱元璋攻打大理时,纳西族的首领归顺明朝,帮助朱元璋。所以明太祖将「朱」姓去掉一撇一划,赐姓「木」,并封纳西族首领世家为世袭的土司。木氏土司统治丽江470年,历经35代,元明清三朝,官位最高三品,最低五品。直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才废掉土司,改由清朝政府派流官统治。

  纳西族典型的姓氏有两个,官姓木,民姓和。传说木氏土司是将「木」加上一根扁担、一个箩筐(一撇和一个口字),而成为老百姓用的「和」姓。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纳西人也实行「父子连名」,也就是父亲将自己的名字留一半给儿子。男人的名字有两部分,第一部份是父亲名字的后半段,第二部分才是自己的名字。

苗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苗族的信仰有哪些?
象征苗族文明的傩文化
苗族传统节日——牯藏节介绍

【民族文化】纳西族春节习俗知多少?

纳西族春节习俗 纳西族春节风俗

  春节是纳西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纳西人会举办很多祭祀活动,比如祭祖、祭天、祭神。纳西族的春节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盛况非凡。那么,纳西族人是如何过春节呢?他们的春节习俗和汉族有什么不同?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来了解纳西族文化吧。

  【民族文化】纳西族春节习俗知多少?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在云南丽江古城大研镇,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月间,纳西人发了疯”,反映出纳西人过春节的盛况。

  春节期间,丽江古城纳西人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家的花瓶里插上几束山茶花。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门神,还在家里的每个花盆上贴上一个红纸上书写的“春”字。祭天和祭祖是纳西人最典型的新年习俗,迄今在纳西族城乡还普遍保持着。

  祭祖

  除夕吃年夜饭前,纳西人首先要祭祖。丽江古城的年夜饭习俗,最不可缺少的是一个完整的腌制猪头,煮熟后,要在猪嘴上插几朵野山茶花,抬到家里的神龛前,每人向祖先牌位磕头。

  从大年初一到初三,丽江古城的纳西人家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去上坟祭祖。这几天,丽江古城附近的金虹山、蛇山等各家墓地集中的地方,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扫墓者。各家到了墓地后,首先要祭山神,每个家庭的墓地上都竖有一个象征山神的石头,究其实,这既是山神,也是一个管辖着一家人墓地、有些类似“土地神”的角色。在祭祀山神和扫墓时,要祭献香烛、纸钱,还祭献野山茶花,每个坟头都要插上几枝。另外一定要祭献酒和茶水,纳西语称之为“日少类少”。然后,大家一一向祖坟磕头祈祷。

  祭天

  祭天是纳西人春节期间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内容。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节日,也是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祭天在纳西语中叫“美本”,“美”是天的意思,“本”意为祭。按传统习俗,每年一般举行两次祭天仪式。第一次是在农历新年,称为大祭天;第二次是在农历七月,称为小祭天。过去,纳西族把祭天与否作为是否纳西人的重要标志,纳西人自称“纳西美本若”,意为“纳西是祭天的人”,以祭天作为本民族的主要特征,可见祭天在纳西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古老的东巴象形文经典《创世纪》中说,纳西族始祖崇仁利恩兄弟姐妹们互相婚配,导致洪水劫难。只有崇仁利恩幸免于难,他与下凡洗澡的天神之女衬红褒白命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崇仁利恩随衬红褒白命去天上求婚,在她的帮助下,战胜了天神的种种刁难,终于结为夫妻。但夫妇定居人间后久不生育,他们便派蝙蝠和狗到天上求天神赐教,天神指出要举行祭天之礼才能生儿育女。崇仁利恩夫妇照神谕祭天,生下三子,三子成为纳西、白、藏三个民族的祖先。从此,纳西人祭天的习俗便延续不绝。

  纳西每个村寨中的祭天团体都会在附近风景优美之处设有专门的祭天场,并视为神圣之所。很多村子会选择在长有大片古老栎树丛的地方,因为栎树是纳西人象征天神的神树。

  农历正月大祭天的程序是:立祭树,量神米,搬祭米箩,布置祭场,安置神石,准备祭酒,烧杜鹃叶、青松叶除秽,祭村寨神,烧火试灶。当夜,各户留一男子在祭天场守夜。不过,在笔者参加过的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现在的祭天仪式中,已没有了祭天场守夜的习俗。

  

【民族文化】纳西族传统习俗——木雕

纳西族传统习俗 纳西族木雕介绍

  美丽的丽江不仅以人文和风景所文明世界,它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以及不容忽视的文化魅力。纳西族是居住在丽江周围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它的木雕艺术更是被广泛闻名于世界。你想知道木雕的魅力吗?跟着留学网小编一起了解纳西族文化吧!

  【民族文化】纳西族传统习俗——木雕

  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木雕艺术即使不是南方特有的,恐怕也以南方为多,高门大户不用说,就是普通民居,也都讲求在屋檐、窗扇、门扇、家具上雕上各种花纹。纳西族自然也不例外,雕刻很发达。现在追求时髦,新建筑和新家具不常雕花了,雕刻家们就转向其它市场,独具特色的东巴木雕便应运而生。

  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四五月份开花,一般要三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

  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

  还有一种雕刻雕在瓢上。据说纳西人过去就喜欢在瓢上雕花,今天这种瓢已基本失去实用价值,成为专门的工艺品了。瓢的材料不是北方生长的葫芦,而是梨木和杜鹃木。所有这些木雕都是烤干后雕刻的,不开裂,不变形,挂在墙上是一种别有韵味的装饰。

苗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苗族的信仰有哪些?
象征苗族文明的傩文化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