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故事典故传递着历史的智慧,延续着深邃的思想。这些故事典故看了都会产生一些人生感悟。对于优秀的故事典故我们应该要鼓励传播。好的故事典故是怎么写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篇一】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成语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典故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成语“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 典故由来【篇二】
投笔从戎的故事
班彪当年离开了隗嚣,跟窦融在一起。后来汉光武知道他有学问,请他整理历史。他死后留下两个儿子,大的叫班固,小的叫班超。汉明帝就叫班固做兰台令史〔汉宫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宫也叫兰台〕,继承他父亲的事业,编写历史。班超帮着哥哥做些抄写工作,后来也做了兰台令史。哥儿俩都象他们父亲那样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的理想人物是写“史记”的司马迁;班超的理想人物是通西城的张骞。他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应当象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呐?”他把笔杆一扔,就投军〔文言叫“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那时候,执掌兵权的是窦融的侄子窦固。他采用汉武帝的办法,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的右胳膊,再去对付匈奴。公元73年,他就派班超为使者,带着随从和礼物去结交西域各国。
班超先到了鄯善〔shàn-shàn〕。鄯善王虽然归附了匈奴,向匈奴纳税进贡,可匈奴还不满足,不断地勒索财物。鄯善王心里不高兴,可汉朝这几十年来顾不到西域这一头,他只好勉强顺从。这会儿汉朝又派使者来了,他就殷勤接待。班超住了几天,正打算再往西去,忽然觉着鄯善王态度变了,不象开初那么毕恭毕敬了,供给的酒食也不那么丰富了。班超心想,这里面准有鬼。
他跟随从的人说:“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几天前不一样了。你们看得出来吗?”大伙儿说:“我们也觉得有点两样,可不知道为什么。”班超说:“我猜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才故意冷淡咱们。”话虽这么说,究竟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