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打造"中国电影国际造"》一文由留学网(wWw.liuxuequn.com)转载发布。
孔祥曦致力于英中文化交流活动
近年来,英中两国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电影方面的活动尤其引人注目。
生于1980年代末的孔祥曦在中国初中毕业之后就来到英国学习,曾经是小留学生中的一员。
他在伦敦艺术大学就读的时候就参与创办了一个华语电影节,去年又重组创建了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
在接受子川专访时,孔祥曦介绍了自己在英国学习和创办电影节的经历和感受,以及开创中国电影国际造的电影理想。
子川:你当年作为小留学生,初中毕业就来到英国学习,这是为什么?
孔祥曦:那一年正好赶上非典型肺炎流行,同时也是一个机缘,正好入选了英国一家采用海军管理体系的高中,我个人也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就选择来这里读A Level。
子川:在这种高中读书,所学内容有什么不同?
孔祥曦:平常的科目与别的学校相差无几,但是增加了很多与意志力有关的内容,比如每天早上军训以及在体育和精神上的锻炼,着重军人气质和意志力的培养。
子川:你高中毕业之后却进入大学学文科,这是为什么?
孔祥曦:首先,通过两年在全部都是英国本地学生的学校留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淡薄和片面。
同时,我个人对媒体这个领域也有很大的兴趣,就报选了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旗下伦敦传媒学院(LCC,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的公共关系硕士(MA Public Relations)。成为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第一位中国学生。
子川:读这个专业觉得难不难?
孔祥曦:刚开始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我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都非常优秀,而且文科对于语言的要求也非常高。
子川:那你是如何克服的?
孔祥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跟英国人沟通,展现自己。去真实地表现你自己是最好的减压以及与西方人交流的方式。
子川:你大学尚未毕业的时候就创办了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这是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