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
2008年6月27日,我带着13岁的儿子叶力洋远离故国,踏上了新加坡求学之路。当时他就读于长沙的一所国际学校,是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说孩子普通,是因为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读于寄宿学校,在学习方面基本是按学校的统一安排,也没有增加另外的补习。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一是认为中国即将成为世界未来的金融中心,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国际化人才,但国际通用的工作与交流语言却是英文,而新加坡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成功推行双语教育的国家,所以我希望在他思维方式尚未完全定型前,能更容易适应另一种教育方式;二是欣赏新加坡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这里可以接受双语教育,更吸引我的是它以公平竞争为前提,孩子能凭自己的能力达到相应的平台,每个孩子都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如果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享受到新加坡的精英教育。于是,带着为儿子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的想法和对新加坡素质教育及双语教育的憧憬,我们母子俩毅然来到了无亲无故的国度,开始了新加坡的求学生涯。
2008年正遇到新加坡教育体制改革,来到新加坡后,开始几个月孩子就读于私立语言学校主攻英文,准备参加新加坡教育部第一次为外国学生举行的名为AEIS的入学考试。当儿子在新加坡学习不到两个月时,我们作出了一个大胆且在当时很多人眼中有点疯狂的决定,儿子决定报考全世界最优秀的IB学校Anglo—Chinese School (Independent)英华自主学校。之所以在别人眼中这是不可思议的行为,是因为它贵为一所排名世界第一的IB学校,而且是新加坡数一数二的名校,就是本地公民的孩子也以能入读该校为荣,它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师资力量。去年IB考试全球一万人参加,满分27人,其中13人出自该校,所以英华自主学校对学生英文程度的要求比其他学校都要高,这对不以英文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
勤奋
既然认定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朝着目标努力前进,我和儿子心里都明白,想一举成功的机率是十分渺茫的,但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积累经验,毕竟全英文试卷的考试对中国孩子来说是需要适应的。经过不长时间的准备,儿子第一次参加了新加坡名校的考试,虽然结果是败北,但他受益匪浅,因为使他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让他知道只要努力,考取新加坡名校绝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经过大约4个多月的英文学习,儿子顺利通过了新加坡教育部针对外国学生举行的AEIS考试,收到了育英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于2009年元月,儿子进入了新加坡邻里中学学习,至此可说是已完成了国外中学生进入新加坡中学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儿子的目标就是如何从普通的邻里中学考入本地名校,接受新加坡的顶级精英教育,这需要父母和孩子达到共识,共同规划,共同努力,只有明确的目标,孩子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
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多种族共存的国家,每个学校都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尽管如此,儿子在学校和同学、老师相处得还是很愉快,也能很快的和本地的孩子成为朋友,进入邻里中学学习的前期,他体会到因英文底子薄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特别觉得吃力的是英国文学和家政,因为这两门课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大量的陌生单词涌入他的眼前,不过通过孩子的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学习的障碍也越来越少了,初一上半期结束时,他的成绩总分在年级已进入前20名,这令我感到欣慰更令儿子对学习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时我和儿子商量,我们是否应该在年底再次参加英华学校的考试,希望能尽早考入当地名校,正当我们尚在犹豫不决时,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资深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