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不毛之地】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不毛之地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不毛之地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成语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正音] 地;不能读作“de”。
[辨形] 地;不能写作“的”。
[近义] 穷山恶水 穷乡僻壤
[反义] 鱼米之乡 天府之国
[用法] 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一 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傍晚;探险队在一片~上搭起了帐篷。
[英译] waste land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汉语成语[回目录]
成语资料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释义】不毛:不长草。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凉、贫瘠。
【英文】sterile land; barren land; wasteland; wastes; (Am.) bad lands
【近义词】寸草不生
成语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渠。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若矝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妥焉,请唯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征至乎此。”庄王亲自手旌,左右撝军,退舍七里。 译文
春秋末年,占据天下之中枢位置的郑国,夹在晋楚两强之间,左右为难,只能看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公元前597年春天,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了,楚庄王就率领大军打过来了。郑国一面向晋国求救,一面拼命抵抗。楚军围攻郑国国都(今郑州新郑市)三个月,郑襄公看看晋国救兵还不来,看看城内已无可战之兵,已无可吃之粮,再也受不了楚庄王的拳头了,只好光了膀,左手持降旗,右手持鸾刀,打开城门投降。见了前来受降的楚庄王,郑襄公说:“寡人是没有才能的边陲小臣,惹得天降大祸,让君王屈尊到了我们这个小城。君王如果能怜悯我这不祥之人,给我一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