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三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栏目,提供与三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通常又叫课时计划,包括时间、方法、步骤以及教材的组织等。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依据。下面是留学群小编网络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请关注留学群工作计划栏目!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稳定,少数学生贪玩,学习不用心,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但计算能力较弱正确率不高。因此在新学期里,我要在这些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主要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2.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

  4.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5.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学习列表的策略和画图策略

  6.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主要是学习物体经过平移、旋转后得到什么图形,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7.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同时学习简单的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和乘法;懂得用千克和克为单位称物体;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能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二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

与三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相关的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下面是留学群提供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欢迎阅读。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

  一、认真读题,思考填空。(每空1分,计22分)

  1. 5480的最高位是( ),这个数读作( )。

  2. 用3、0、7、4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小是( ),最大是( )。

  3. 在算式□6÷8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小填( );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填( )。

  4. 76比( )多18;5的( )倍是65。

  5. 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4( ) 一枚1分硬币重4( )

  小明身高115( ) 小勇跑 50米约要10( )

  6. 已知△+○=□,如果△+○+□=60,那么□=( )。

  7. 下午1:30、上午9:10和晚上8:00用24时记时法分别记作( )、( )和( )。

  8. 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 )厘米。如果另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和这个正方形周长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9. 在一个布袋里放入4个红球和1个白球,然后每次摸一个球,摸20次,( )色球摸到的次数可能多,( )色球摸到的次数可能少。

  10. 一本书6天看完,平均每天看这本书的( ),( )天看这本书的 。

  二、仔细推敲,做出判断。(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计6分)

  1. 个、十、百、千、万……都是数位。 ( )

  2. 一个三位数与8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

  3.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 )

  4. 从上面看某一个物体,它的形状只有一种。 ( )

  5. 把一张纸分成7份,4份就是这张纸的。 ( )

  6.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要比余数小。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将题下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计6分)

  1. ( )÷( )=3……2,如果除数是一位数,那么有( )种填法都可以是等式成立。

  ①4 ②5 ③6 ④7

  2. 由三个十、五个百、四个一组成的数是( )。

  ①534 ②345 ③354 ④435

  3. 一个加法算式里,一个加数增加5,另一个加数也增加5,它们的和( )。

  ①减少5 ②减少10 ③增加10 ④增加5

  4. 一列火车上午8:00从甲站开出,15:20到达乙站,这时火车行了( )。

  ①7小时20分 ②7:20 ③5小时20分 ④5:20

  5.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要用( )根。

  ①4 ②6 ③10 ④12

  6. 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8块,吃掉了3块,还剩这个西瓜的( )。

  ① ② ③ ④

  四、一丝不苟,细心计算。(12+15+9=36分)

...

与三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相关的实用资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更多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请关注留学群工作计划栏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本册开始引入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分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测量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不行了.需要先在要测的距离之间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分段量出这段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知道如果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距离,就可能分段测时出现曲折,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测定直线.

  请同学们看课件“实际测量”.互相讨论:测定直线分几个步骤?总结.

  ①把所测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

  板书:(1)确定起点、终点.

  ②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第三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三根标杆在同一直线上.B点标杆与C点标杆的距离应略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拔出标杆,钉上木桩并编为1号,起点为0号.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带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试题115分,卷面分5分,共120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 成绩

  一、动动脑筋,我会填。(每空1分,共31分)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鸡蛋重约50( ) 一头大象的体重约是5( )

  李明体重35( ) 一辆汽车载重5( )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000千克=( )吨 6千克=( )克 8吨=( )千克

  3、在○里填上“>、<或=”:

  300㎏ ○30t 2000g○20㎏ 990克○1千克

  4、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6<49 8×( )<63 ( )×5<44

  5、电梯从一楼到十楼是( )现象,教室门的开关是( )现象,翘翘板是( )现象,用拖把拖地是( )现象。

  6、一架玩具飞机112元,买9架飞机大约( )元,实际( )

  元。

  7、□3÷7如果商是一位数, □里最大填( ),如果商是两位数,□ 里最小填( )。

  8、235的5倍是( ),( )的5倍是235。

  9、如图所示

  (1)一辆公交车从A站到D站,它需要先向( )方向走到B站,再向( )方向走到C站,再向( )方向走到D站。

  (2)C站在B站的( )方向,在D站的( )方向。

  (3)小华从F站到B站,经过了( )站。

  10、□÷8=32……▽,▽最大是( ),此时□是( )。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

  1、5000克的铁比5千克的棉花重。 ( )

  2、□19×9商一定是四位数。 ( )

  3、一辆卡车载重8吨。 ( )

  4、32×26≈600。 ( )

  5、任何数同0相乘,仍得原数。 ( )

  6、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

  7、73÷4=17……5 ( )

  8、运动的汽车是平移,车轮也是平移。 ( )

  三、精挑细选,我最棒!:(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6分)

  1、6盒草莓共重54千克,平均每盒重( )。

  A 9000克 B 9000千克 C 324千克

  2、一天当中,( )时候物体的影子最短。

  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

  3、计量大宗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A 吨 B 千克 C 克

  4、6乘198的积最接近( )

  A 1200 B 1000 C 600

  5、20×405的积的末尾有( )个0...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青岛版有答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上学期三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同学们,又是收获时刻。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自己的知识与才华。相信你一定会把诚信写满试卷,一定会用努力书写成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卷 面 等 级

  得分

  一、仔细想,一定能填对。

  1、4000克=(4 )千克 9千克=(9000)克

  6吨=(6000)千克   3吨=(3000 )千克

  80000克 =( 80 )千克 10千克=( 10000 )克

  2、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桔子约重100( 克)  一个西红柿约重55(克)

  小明的体重是30(千克) 一头大象约重4( 吨 )

  3、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1000)克,也就是(1)千克。

  4、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   4千克=4000克

  等级 评卷人

  3千克>2990克   1千克<1010克

  二、仔细推敲,明辨是非。(对的打“√”,错的打“×”。)

  1.小红的身高是13千克。 ( × )

  2.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

  3. 跷跷板是旋转现象,推拉窗是平移现象。 ( × )

  4.2000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 √ )

  5. 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 ( √ )

  三、精心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根跳绳的长度大约3(  ),重大约300(  )。( C )

  A.米 千克 B.分米 克 C.米 克

  2.6个苹果大约重(  A )

  A.1千克 B.1克 C.50克 D. 100千克

  3.当你面向东南方时,你的左面是( C )

  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4.100米赛跑,小明用了16秒,小刚用了15秒,他们俩谁快?( B )

  A.小明 B.小刚 C.一样快

  5.一瓶醋重500克,4瓶这样的醋重( A )

  A.2千克 B.2000千克 C.200克

  四、请细心审题,精确计算。

  1、直接写得数

  200×2=400 320÷4=80 420÷6=70 600×4=2400

  630÷9=70 99×2=198 86+7=93 150÷5=30

  0÷9=0 700÷7=100 50×3=150 80×4=320

  50×3=1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生活中的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测量)

  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构建知识网络。

  毫米、分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测量1米=10分米=100厘米

  千米的认识1千米(公里)=1000米

  吨的认识1吨=1000千克

  本节课中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添加一些练习,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

  教材分析:

  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可以作为多本单元内容的整理。应该组织学生说一说测量在生活中的运用,不仅说书上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和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 数学老师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 (教科书P4页例2,P4页“做一做”及P5页第3题)。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学生在使用学生尺测量课桌的长,有许多的方法,可以用尺子的最大刻度(比如,15厘米、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少,但计算比较麻烦;也可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这样量的次数多,计算比较简单;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不要限定其中一种。因为展示、交流学生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出:“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

  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入分米。通过测量、交流及引导,学生找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成问题,应该把机会留给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你们能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在学习了厘米之后,对10厘米的长度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1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效果的检验,学生可以用长尺(如米尺),也可以用学生尺1分米、1分米的测量,不够1分米,再量出有多少厘米,还

  可以以厘米为单位进行测量,结果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来表示。针对学生选择以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教师可以提问: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你知道是什么吗?由此引出分米。

  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动手验证的过程中去发现分米和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想,相互验证,比划1分米的长度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1分米的物品。以此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长度认识。”做一做“中安排了量课桌的宽,是对学生选择用分米做单位的检验,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操作,用多种方法来展示。

  练习一中的第4题,是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补充毫米与厘米的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如,3厘米-6毫米=( )厘米( )毫米等。

  第5题,包含两项内容,一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二是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估测,前两道题答案惟一,分别填”分米“和”米“,后两道题的答案可以不同。

  第6题,将2米长的木料截成同样长的四段,要算2÷4,学生不会计算,需将2米换算成20分米,再计算。  第7题,属于小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果完成此题有困难,可以改换其他调查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10厘...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