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万恶的户籍制度栏目,提供与万恶的户籍制度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户籍制度的由来

户籍制度的由来 户籍制度

  下面是留学群整理的户籍制度的由来,欢迎参考。

  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

  1998年7月22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文件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了“四项改革”:

  1、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 对以往出生并要求在城市随父落户的未成年人,可以逐步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应当优先予以解决;

  2、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3、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

  4、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户籍制度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不仅过去是,现在也是稳定的基石,通过人民公社这种集体占有土地的政策,以及后来的土地承包政策,都让农民基本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得中国这个人均耕地非常有限、同时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国家确保了“超饱和就业”这样一种状态,使得绝大多数人尽管贫困,但仍旧有起码的就业和生活保障。相对于中国的国情(人多地少,处于技术突变时代——放开了搞,中国农村很容易就能实现农业机械化,城市化水平不高——相对于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化水平不高意味着城市吸纳能力有限……),户籍制度其当了相当重要而且积极的作用,这一点不容否定。那种谈起户籍制度就怒发冲冠的态度是不正确的,一昧地对户籍制度扣屎盆子,是不尊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看印度就知道户籍制度并非一无是处)的表现。同时,那种认为户籍制度尽管在历史上起过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时过境迁,应该对户籍制度大刀阔斧,甚至完全废除户籍制度的观点,同样偏颇,为什么这样说呢?

  人们在指责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相对割裂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户籍适度的核心作用:超饱和就业,即它为中国农村绝大多数人提供了收入微薄的就业保障和较低的生活保障,在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农村劳动力绝对大量过剩的情况下,这种超饱和就业的客观要求并不没有丧失,而且在城市化水平未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前,这种用政策的方式强行制造超保和就业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也就是说,给尚未完全脱离农村,以及虽在城市工作,但还不具备在城市获得稳定和体面的就业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以土地的最后保障,都还存在着必要性。将户籍制度匆匆忙忙地变成历史,那么这个国家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也很可能变成历史,国家就很可能陷入严重的阶级对抗和动荡之中。

...

与万恶的户籍制度相关的实用资料

中国户籍制度的弊端

中国户籍制度的弊端 户籍制度

  下面是留学群整理的中国户籍制度的弊端,欢迎参考。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五大弊端:

  1、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迁徙自由是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重要内容。“国际人权两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是落实《世界人权宣言》的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其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2条第1款规定“合法处在一国领土内的每一个人在该领土内有权享受迁徙自由和选择住所的自由。”

  2、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如求职与求学的不平等: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享有不平等的权利,其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户口簿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体现,而且是一种资源享有权的确认。最突出的就是在就业和受教育两方面,如有的城市规定:某些行业和工种必须持有所在城市的户口才能被录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许多持农业户口者在城市里工作多年,有稳定收入,但因为子女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不得不交纳一定的借读费,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由于“户籍制度”而失去。

  3、户籍制度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户籍管理制度,户口迁移政策统得过死,由国家统一分配户口迁移计划指标的做法,难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如受指令性政策限制,农村妇女嫁到城市,其户口难以迁入城市,今后子女随父落户也不容易;到城市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投资办厂、购房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引进人才都不能落户,其身份、地位得不到确认,给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也给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4、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一是因为城市偏向,削弱了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和再生产能力。据统计,1959—1978年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一项就“掠夺性”地转移农业积累407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21.3%。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继续为工业输血……

  5、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也产生了一些腐败现象。为获得城市户籍而拉关系、向官员行贿就不用说了,据称一些城市为了弥补财政问题,还公开实行了户口买卖,明码标价!

...

与万恶的户籍制度相关的实用资料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

  下面是留学群提供的户籍制度改革,欢迎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是1958年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城乡户籍制度是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这一制度制定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显著标志之一。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共识是众多改革之中最为充分的,但至今改革幅度仍然很小,未见大规模起步。同时它也是众多改革领域中,改革目标方向路径认识最不统一,被利益绑架最深,最缺乏改革动力的一个制度。2014年7月,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传统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改革户籍制度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2013年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户籍制度改革被列为2013年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确保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全国各地正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 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当前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并不在于放开户籍制度对人口自由流动进行约束等问题上面,其着力点与突破方向应放在如何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而不造成新的社会冲突与群体对立,如何革除其利益分配功能而使其回归到仅仅作为对人口进行登记管理的必要手段,以及如何配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福利但不至于使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这三个方面。这三个问题处理好了,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性障碍才有可能彻底瓦解。同时还必须明确,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还农民以迁徙的自由,给农民与城镇居民相等的权利,更重要的一点是使他们获得自由发展的可能,赋予他们与城镇居民竞争的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夯实经济基础、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素质与能力,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有可能使中国户籍制度以及由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形成于计划体制时代的户籍制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健全发育的重大制度障碍。在人口大量流动的时代,这种滞...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户籍制度

  下面是留学群整理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欢迎参考。

  (1)促进社会公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许多农业转移人口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但难以在城镇落户,不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改革传统户籍管理制度,统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将使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2)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劳动力加速从低效率的农业部门向城镇高效率的二、三产业转移。一方面,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之后,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购买力和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可以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会产生基础设施和住宅等方面的巨大投资需求,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过多依靠外需转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这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3)促进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目标,将帮助那些已经进入城市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过上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更好地融入城市文明。这次户籍制度改革,按照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全面规划,将在全国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4)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逐步消除制约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发展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化解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加快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进一步释放人口红利和改革红利。

...

钱是万恶之源吗

万恶之源 钱是万恶之源 钱是万恶之源吗

  钱,一种等值量化的交换工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一种金融流通工具。钱代表货币,一般等价物,用于交易,留学群小编整理了“钱是万恶之源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金钱是万恶之源”吗?那么,金钱究竟为我们带来了美好,还是丑恶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我是一个种苹果的,您是一个做包子的,有一天我饿着肚子路过您的包子铺,非常想吃包子,怎么办呢?这时我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抢走您的包子,第二种是拿我的苹果交换您的包子,哪一种行为更道德呢?显然是第二种。

  假如这个时候,您正好暂时不想要苹果,我又饿着肚子非常想吃包子,怎么办?这时我又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抢走您的包子,第二种是拿出一张我自制的“苹果券”交换您的包子,并许诺您,只要凭这张苹果券,您可以随时来我家兑换苹果。那这时候哪一种行为更道德呢?显然,还是第二种。

  可是,假如您是一个不爱吃水果的肉食者,无论如何也不会碰我家的苹果,我又饿着肚子非常想吃包子,怎么办?这个时候,我还是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抢走您的包子,第二种是拿一张等价兑换券来交换您的包子,这张等价兑换券不仅可以兑换我家的苹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兑换隔壁老王家的猪肉。那这个时候,哪一种行为更道德呢?显然,还是第二种。

  所以,我们恰恰应该感谢这种等价兑换券,正是因为有了它,才能让我在饿着肚子的时候,有机会作出更道德的选择。我们更应该感谢那些追求金钱的人,因为您越追求金钱,就越能帮助更多像我这样饿着肚子想吃包子的人。

  那么,为什么总会有一部分人要教育我们,追求金钱不道德呢?因为,他们心中有鬼。

  德国社会学家弗朗兹-奥本海默曾指出,在获得财富方面,有两种互相排斥的方法,第一种是用暴力攫取他人的财物和劳务;第二种相对比较困难,就是生产和交换。正是因为金钱太好用了,对于一部分习惯于不劳而获的人而言,一旦有机会通过第一种方法获得金钱,就再也没必要去抢您的包子,抢我的苹果,抢隔壁老王家的猪肉了。然而,人性中有这么一个弱点,即本能地把自己的错误合理化,减轻因认知失调而给自己内心带来的煎熬,所以,当他们通过第一种方法得到了金钱之后,就会想方设法抹黑金钱,来为自己的抢劫行为开脱,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这些人当中,有直爽的盗匪,也有虚伪的政客。所以,如果您身边有人诋毁金钱,或者诋毁追求金钱的行为,那我建议您在与这些人交流的时候,留一个心眼。

  如果您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道德,更美好。那么请从现在起,无视那些追求特权和寄生的妄念,光明正大地通过第二种方法追求金钱。金钱绝不是万恶之源,相反,它是您为他人创造价值的证明。

  推荐阅读:

  钱是万能的?

...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 中国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

  下面是留学群整理的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欢迎参考。

  中国户籍制度最早起源于夏朝,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成形。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建国后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它以登记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住址、亲属关系等基本社会信息管理系统为内容,来确定公民身份、居住许可和掌握人口统计数据的制度体系,是国家社会对公民管理的重要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以前,属短暂的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是1958年~1978年,为限制户口自由迁移特别是限制农民向城市迁移的严格控制期。在1958年1月9日国家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1977年,国务院出台了规范户口迁移的第二个规定,首次明确提出“商品粮人口”和“农转非”的概念,支配中国社会生活半个世纪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建构起来,使农村、城市的户口分割在社会中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第三阶段是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步开展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管理进入了半开放期。在这个时期,国家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进程中,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户籍管理中对人口迁移的行政控制、城乡人口界限壁垒在劳动就业、教育、住房、福利保障、生活资料供给方面的差别对待,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上产生诸多不利的因素和影响。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户籍制度管理上存在的滞后和阻碍,户籍管理制度的壁垒逐渐开始松动和消融,从国家到部分省、市开始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尝试。如1997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作出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聘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理城镇常住户口的具体规定;1998年《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开始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2001年《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2003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30项便民利民措施,其中有7项涉及户籍方面,对居民迁移、变更等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在地方如北京、广州等地对流动人口试行暂住证管理的模式、浙江、湖南等地酝酿实施户籍一元化管理、河南为吸引人才集聚打破户籍人事关系的限制制定了相关的具体措施等等,都对户籍制度进行了试探性的改革。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破冰”之行,还远远未能触及到制度本身的弊端核心,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户籍管理存在的三大弊端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体现在:第一,用户口加强迁移控制,依然存在迁徙不自由的问题,限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影响人户信息管理的及时和准确,不利于社会管理;第二,未曾在实际意义上改变的城市和农村户口二元化管理,造成了城乡居民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使两种户口性质、两类地域人口在获得个人发展机会上不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客观上是一种新的城乡对立;第三,户籍与政治、经济、福利保障和文化教育等权利挂钩,不断引发着户口“附加值”纠纷,剥夺了部分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直接反映了社会法制的不健全。如城市按户籍就学形成户籍中人户分离、空挂户;农户和非农户在福利、伤残赔偿的待遇不公;夫妻两地...

户籍制度改革内容

户籍制度改革内容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

  下面是留学群整理的户籍制度改革内容,欢迎参考。

  户籍制度改革是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解放”农民的革命。

  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为此建议:

  1.《宪法》上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条文,确认不论城乡居民都具有自由迁徙、择业和居住的权利。

  2.政府应宣布实行全国统一的户籍制度,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取消“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和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同时在过渡时期可实行暂住户口与常驻户口,并制定相应的标准。

  3.改革户籍制度不是取消“户口”,而是剥离户口的附加功能,应取消粘附在户口上的各项利益差别,体现社会身份与“国民待遇”的平等性。

  4.改革户籍制度后,户籍管理还是必要的。通过公民身份登记,可以证明其身份并确立其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可以为政府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劳动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户籍管理还是治安管理的基础,在维护治安、打击犯罪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

废除高考户籍制度正当其时

高考网
   台上三天工,台下十年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6月7、8、9三天,全国又有900余万名莘莘学子踏进高考试场,为进入理想中的大学而努力拼搏。这个时候,人们的目光自然再次聚焦到高考制度上面,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高考户籍制度,因为这涉及到教育资源分配这个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高考户籍制度沿用至今,学生只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和招生。长期以来,高考户籍制度被认为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合理制度。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确立,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发展,离开户籍所在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口逐渐增加,导致此类人群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

  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物品一样,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也是不够的,想享受衣食住行,你就得付出相应的金钱,同样,想进入理想中的大学,你就得参加高考,达到相应的分数。高考作为分配教育资源的一种手段,其本义是让学有所长的学子进入较好的大学。

  然而,现行高考户籍制度却往往偏离高考的本义,比如京、沪的高考升学率就高出其他省份一大截。据报道,2012年北京市高考录取率为86%,而人口大省河南高考录取率则为76%。如果再考虑名牌大学的录取名额,两者的差距就更大了:2012年北京大学文科在河南省投放招生名额为37名,而在北京则为92名。

  事实上,北京和上海成为了高考分数洼地,学生在原来的省份可能上不了一本,但是到了京沪则可能上了一本线;或者说原来只能上一般的重点大学,但是到了京沪则可能上名牌大学。换句话说,公平获得教育权利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套利”行为,好比你买辆QQ汽车是一个价,买辆宝马汽车又是另一个价,同样,你想读河南大学是一个分数线,想读北大又是另一个分数线。现在,因为高考户籍制度,仅仅因为你是北京人,就可以河南大学的分数线上北京大学,好比用QQ车的价格买辆宝马车,这既乏效率,也不公平。

  反对取消高考户籍制度改革者往往以流动人口压力大,改革扯动多方神经为借口。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社会建设蓝皮书》指出,北京市登记流动人口占全市实有人口比重已达40%,未来增长势头还将延续20年,北京流动人口总量持续膨胀,现阶段人口规模调控已刻不容缓。“面对这样规模的流动人口,外来学生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异地高考政策进一步调整,学生人数持续扩大后的情况难以准确预期。”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表示。

  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古今中外经济文化发展历史与规律都告诉我们,人口集聚,城市化进程与文化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人口不断向城镇积聚可以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提高能够带来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教育事业等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人口不断集聚,城市化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改革高考户籍制度,消除高考户籍障碍,是提升文化教育的润滑剂,而并非阻碍。

  取消户籍限制,全国统一高考,各地自由报考,全国统一标准录取,真正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才是公平高效分配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的良策。废除高考户籍制度正当时。

...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