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估型探究题
例2 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________;弹簧秤B的示数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FB’(选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2、图3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研究阿基米德原理,题目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装置,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题目考查的重点不是大家熟悉的结论,而是实验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评价改进后实验的优点。即注重对操作过程、实验评价等方面的考核,使那些“演示实验不看,学生实验不做,一味地靠听、背、记”的学习方式难以奏效。这些是题目的创新之处。题目二、三两问对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事物用比较的方法认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挑战,是试题的难点所在。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多数中考卷会涉及到。
解析:(1)这一问可以根据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来回答。
(2)回答这一问要把自己想象成正在做这个实验,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单个仪器怎样正确使用,仪器间怎样合理装配、操作的先后顺序、如何减小误差等。
(3)回答这一问就要仔细找出实验装置中两者有哪些不同,是否有利于老师操作、有利于学生观察等。对这些方面进行对比,即可顺利作答。
答案:(1)减小 增大 =。
(2)① 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②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尽量避免玻璃管与塑料袋间有作用力;
④玻璃管不能浸入塑料袋里的水中;
⑤平台高度的调节只能由低到高,让物体浸入液体的部分越来越大;
⑥溢水杯中加水时,使水面略超过溢水口处,溢出的水用玻璃杯承接,水断流后移走杯。
(3)①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
②能同时显示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③两节平台F 的高度,可观察到物体受到的浮力随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④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
⑤薄塑料袋不计质量,弹簧秤B 的示数直接反映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⑥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三、新情景探究题
例3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小明和芳芳根据课文中的描述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1)小明同学提出了“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磁场的强弱有关”的猜想。除此以外你的猜想是: 。
写出验证你的猜想的主要步骤: 。
分析实验结论: 。
(2)芳芳同学思考:线圈的一边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与单根导线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她验证如下:
(a)先用大约25圈的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较快地切割磁感线运动;
(b)然后用单根导线以相同的情况切割磁感线运动。你认为两次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程度( )
A.(a)较大 B.(b)较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3)实验过程中小明与芳芳又用线圈和条形磁铁来做实验(如图4所示),发现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你认为在此实验中产生感应电流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请你总结一下。(写出两条)


① 。
② 。
(4)在(2)、(3)两个实验中,如何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每个实验各写出一种方法。
① 。
② 。
点评:题目的创新之处在于试题源于课本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但不是课本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既有基础性又有发展性,对实验做了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课本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只是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题目第一问涉及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问对多匝线圈和单根导线产生感应电流大小的比较,第三问是高中物理才会涉及到的另类电磁感应现象,这些都给大家提供了完全陌生的问题情景,能真正考查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各地中考卷几乎都会涉及到电磁感应现象实验。
解析:(1)猜想不是胡乱地猜想,应学会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就是结合现象,联系物理原理、规律,提出自己的观点。本题中的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的大小应该与磁场的强弱有关,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联系到电磁感应现象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想到感应电流的大小应该与机械能的大小有关,具体说就是与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有关。如何验证猜想?注意控制变量,即只改变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其它因素都不变。如何分析实验结论?即根据实验现象肯定或否定猜想。若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不同时,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也不同,就说明猜想正确。否则,猜想不正确。
(2)这一问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25圈漆包线圈的一条边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就相当于有25个单根导线同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样很容易得出答案。
(3)这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虽然情景大家完全陌生,但根据第一、二问的情形,我们应该悟出三者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相同。即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磁铁运动的速度。
答案:(1)可能与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有关。
主要步骤:保持其它因素都不变,只改变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角度。
分析实验结论:若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不同时,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角度也不同,就说明猜想正确。否则,猜想不正确。
(2)A.
(3)①感应电流大小跟磁场的强弱有关;②感应电流大小跟线圈的匝数(或磁铁运动的速度)有关。
(4)实验(2)中,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实验(3)中,磁场方向(或磁铁的运动方向)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