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二级心理咨询师章节选择题及答案七

  学生心理

  【模考试题】

  1.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被称为(B)

  A、暗示效应

  B、期望效应

  C、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D、被动接受效应

  2.处于(B)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往往是自我中心的。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其意指认知发展真实水平与(A)两者之间的距离。

  A、潜在水平

  B、可能水平

  C、目标水平

  D、理想水平

  4.自我意识由三个成分构成,分别是(ABC)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发展

  E、自我评价

  5.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BCD)

  A、学习兴趣

  B、学习成绩

  C、自我价值感

  D、心理健康

  E、同伴关系

  6.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ACD)

  A、 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

  B、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

  C、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D、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相关考点】

  第1题

  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期望效应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效应.是根据古希腊的一个神话命名而来.说的是国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发现了一块难得的好石,晶莹剔透,令人爱不释手.于是国王将石头雕成一尊美丽的少女像,每天早晚都含情脉脉地长时间凝视少女像,期待着石像能变成真人.国王的诚意感动了上帝,锲而不舍的期望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一天早晨,国王欣喜地发现美丽的少女已端坐在他的床前.有时候,期望就是具有那么一种神奇的力量,从而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结果.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家森瑟尔和杰卡布森(R.Rosenthal & L.Jacobson)所提出.即人们的预期心理会影响行为,而导致结果和原先预期一样。因此,如果你一直告诉自己:“不可能”,那就绝对没有“可能”的一天。对于这样的现象,以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就是“自我应验预言”或简称“自验预言”。

  所谓接受效应,就是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不产生反感消极抵制情绪,并增强想听、要听教育者施教的需求和渴望感。

  第2题

  前运算阶段 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前运算阶段( representational thought)发生在大约24个月到七岁之间。儿童开始积极地发展心理表象,这在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就已经有了初步发展。这个阶段,儿童在与同学之间以及父母之间开始通过词语进行交流。前运算阶段儿童的交流通常是自我中心的(egocentric),只集中于自我,而不能理解别人是如何知觉情景的。

  第3题

  维果斯基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是最近发展区(简称ZPD),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指导者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使用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Vygosky,1978,第86页)。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恰当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量(Day,1983)。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测验学生发展的准备度或在特定领域内的智力水平(Campione,Brown,Ferrara,&Bryant,1984),可将之看做智力概念的一种不同说法。

  第4题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与控制。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特点和自我价值的了解和评价,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我体验是个特是否喜欢自己的情感体验,包括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追求和自我完善等多属于自我调节与控制。

  第5题

  在学业成绩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父母关心、体谅孩子,同时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则原本学生成绩良好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但如果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为埋怨、放弃、不管不问或严厉惩罚,这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原本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差。

  在自我价值感方面,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对子女的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父母“过分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则对子女的自我价值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也就是说,儿童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越多,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越高;而当感受到父母的严厉惩罚、拒绝否认以及过分保护时,其自我价值感的水平就低。

  在心理健康父母,如果父母对待孩子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多采用惩罚和拒绝否定的教育方式,则孩子易形成孤独、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的心理障碍;而父母在家庭生活种注重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孤独感和对人焦虑。但是,过度的溺爱或过度的保护,也容易使孩子有冲动任性的倾向。这是因为,如果儿童从小对父母过度依赖,而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不恰当的严厉惩罚或拒绝否定,则儿童容易对父母产生反感,甚至是敌意。

  第6题

  首先,同伴关系能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等。

  其次,同伴关系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年幼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和感情。然而在同伴交往中,儿童逐渐建立起平等互惠关系,同时他们也体验到彼此观点和意见的冲突。与同伴的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社会交往是通过合作而获得并维系的。

  最后,同伴关系可以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来自同伴的评价,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儿童或者听到或者从同伴的言行、表情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整合多方面的反馈就形成了自我评价。良好的同伴关系也是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所必须的。当他人的评价不一致时,儿童经常运用社会比较,即把自己与同伴作比较。随着社会比较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准确,越接近真实的自我。

  留学群心理咨询师栏目推荐:

  2018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流程

  2018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安排

  2018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条件有哪些?

  2018心理咨询师报考指南:题型题量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2018年上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及入口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