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1.人的经验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C)
(A)词语记忆
(B)长时记忆
(C)记忆
(D)记忆表象
2.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是(D )
(A)词语记忆
(B)识记
(C)保持
(D)记忆
3.在无意识状态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是(B)
(A)外显记忆
(B)内隐记忆
(C)陈述记忆
(D)程序记忆
参考解析: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项目产生影响的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知识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项目时的记忆.
4.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是( C)
(A)内隐记忆
(B)外显记忆
(C)陈述记忆
(D)程序记忆
参考解析: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性信息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
5.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是(C )
(A)想象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情绪记忆
参考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与经验的对象分类,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在脑中保持的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比较现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
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过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6.个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是(D )
(A)运动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情绪记忆
7.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A)
(A)遗忘
(B)保持
(C)再现
(D)抑制
8.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9.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C )
(A)无意识记
(B)机械时记
(C)有意识记
(D)不随意识记
10.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它是介于感知和(B)的中间环节
(A)记忆
(B)思维
(C)情绪
(D)意志
11.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长于(C)
(A) 2秒
(B)3秒
(C)4秒
(D)5秒
12.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短暂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C)
(A)短时记忆
(B)工作记忆
(C)感觉记忆
(D)长时记忆
13.感觉记忆的信息是以(C)编码
(A)听觉
(B)复述
(C)物理特征
(D)长时记忆
1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C)组块。
(A)5-7
(B)7-9
(C)5-9
(D)7-11
15.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C)
(A) 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16. 信息从短时记忆中转入长时记忆的加工方式是(B)
(A)物理特征
(B)复述
(C)视觉加工
(D)语义加工
17.一个人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一般很难言传的记忆是(D)
(A)陈述性记忆
(B)情节性记忆
(C)语义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参考解析:陈述性性记忆:记忆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包括事实记忆和事件记忆;程序性记忆:主要指对各种技能的记忆,它往往只能在操作中表现出来。
18.长时记忆中,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是(D)
(A)物理特征
(B)复述
(C)视觉加工
(D)语义
19.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B)的。
(A)有限
(B)无限
(C)7 +2
(D)瞬时记忆
20.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B)
(A)冯特
(B)艾宾浩斯
(C)高尔顿
(D)马赫
21.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C)
(A)前摄抑制
(B)遗忘规律
(C)倒摄抑制
(D)接近律
22.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A )
(A)前摄抑制
(B)遗忘规律
(C)倒摄抑制
(D)联想律
23.由李白想到杜甫,由春天想到繁荣的联想规律是(B)
(A)接近律
(B)类似律
(C)对比律
(D)近因律
参考解析:联想规律:(1)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火柴与香烟的联想;(2)对比律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白天与黑夜的联想;(3)类似律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鸡与鸭孵蛋;(4)因果律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电闪雷鸣。
留学群心理咨询师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