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4)
A聚乙烯吡咯烷酮 B依地酸二钠 C苯甲醇 D氯化钠 E盐酸
21.用于帮助注射剂主药混悬的是( A ) 22.用于抑制注射剂中微生物的是( C )
23.用于防止注射剂中主药氧化的是( B ) 24.用于减轻注射剂注射时疼痛的是( C )
(25-28)
A为纯净的水溶液 B为胶体溶液 C药物可在体内定向分布 D用于疾病诊断
E使在水中易分解失效的药物保持稳定
25.乳剂型注射剂( C ) 26.粉针剂( E ) 27.脊椎腔注射剂( A ) 28.血浆代用液( B )
注解:对于某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或注射后要求延长药效作用的药物可制成混悬型注射液。
乳浊液型注射剂具有某些脏器的定向分布作用和淋巴系统的指向性。
在液体状态不稳定的药物均可制成固体粉末型注射剂。
皮内注射注射于真皮与表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该部位注射的药物吸收少而缓慢,故常用于药物过敏性试验或者临床疾病诊断。
脊椎腔注射,一次注射量在10ml以下,该部位神经组织比较敏感,使用渗透压与脊椎液相等的不含有任何微粒的纯净水溶液。
血浆代用液系指与血浆等渗而无毒的胶体溶液。
(29-32)
A软膏基质 B助流剂 C杀菌剂 D抛射剂 E抗氧剂
29.二氯二氟甲烷多作为(D ) 30.亚硫酸氢钠多作为(E ) 31.环氧乙烷多作为( C ) 32.微粉硅胶多作为(B )
X型题
1.热原的基本性质包括( ABCDE )
A耐热性 B滤过性 C水溶性 D不挥发性 E被吸附性
2纯化水常作为( ABDE )
A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 B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
C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D中药注射剂灭菌制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
E中药滴眼液灭菌制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
注解:注射用水系指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制药用水(或采用近代发展起来的反渗透法制备),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脂肪乳剂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亦可作为滴眼剂配制的溶剂。
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经过灭菌所得的制药用水,主要用作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
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纯化水系指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成的制药用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要时亦用作非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溶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3.中药注射用原料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主要有( ABCDE )
A蒸馏法 B萃取法 C酸碱沉淀法 D大孔树脂吸附法 E超滤法
注解:根据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中药注射用原料的提取和纯化主要有以下方法:①蒸馏法;②水醇法和醇水法;③萃取法;④酸碱沉淀法;⑤大孔树脂吸附法;⑤超滤法。
4.注射剂中常采用的去除鞣质的方法有(ABE )
A胶醇法 B醇溶液调PH法 C萃取法 D蒸馏法 E聚酰胺吸附法
注解:常采用的去鞣质的方法有根据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的性质,中药注射用原料的提取和纯化主要有以下方法:①改良明胶法(胶醇法)。②醇溶液调pH法。③聚酸胺吸附法。利用聚酸胺分子内存在的酰胺键,可与酚类、酸类、醌类、硝基化合物等形成氢键而吸附,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
5.注射容器的质量要求有( ABCD )
A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与砂粒 B具有低的膨胀系数和优良的耐热性
C有足够的物理强度 D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E熔点较高
6安瓿的质量检查包括( ABDE)
A外观 B耐热 C容积 D耐酸 E耐碱
7.安瓿的的处理工序( ABCDE )
A圆口 B切割 C洗涤 D干燥 E灭菌
8.用于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的安瓿需( ABC )
A200℃以上干热灭菌45min B180℃以上干热灭菌1.5h
C170℃干热灭菌2h D160℃干热灭菌1.5h E150℃干热灭菌2h
9.注射剂配液宜选用( ACE )
A不锈钢用具 B碱性硬质玻璃 C耐酸碱的陶瓷器具 D铝制品 E无毒聚乙烯塑料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