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比帮助孩子补习外语、参加考试、寻找学校、备足学费,更加重要。
作为父母,应该为留学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你要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和成熟度,看是否适合在未成年时就在完全陌生的语言文化环境中独立生活。如果孩子依赖性强、性格过于内向、胆小,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在孩子个性更成熟、更自立后再出国。
如果做父母的有让孩子高中留学的意愿,那么就要在孩子素质、个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上及早开始,甚至要早于学英语、上补习班。
哪些基本素质是小留学生必备的呢?我想至少有下面这两条:
第一,正确的三观,能分辨基本的是非对错。
善良、正直、诚实,这些品质全球通用,有了这些品质,孩子就不会去作恶,也不会盲从起哄跟着成为犯罪的帮凶。很多媒体和专家都说留学生应该主动学习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则和文化习俗。但如果只是为了避免美国法律的惩罚而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孩子进行行为教育,这无疑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说到底,还是要培养孩子怎样“做人”。
第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没有父母在身边日日耳提面命的“唠叨”,孩子依然能遵守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会无节制地上网或玩游戏。在面对物质消费的攀比甚至是毒品的诱惑下能够把持住自己。
低龄留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家长与孩子“并肩作战”的teamwork。不是把孩子送出国就万事大吉了,家长必须参与到其中,全程陪伴。
05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先做足功课,出国是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每迈出一步都要格外慎重。不能找借口,图省力,或是图省钱。不然等到酿成了大祸,家长只能后悔莫及。
在小留学生欺凌案中,其中的那个男生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送孩子到美国读高中时,自己当时对美国的了解“完全是一张白纸”。“我不懂英语,没在美国长待过,只是听说那里挺好,”章父说,当时为孩子选学校等事都是交给中介代办,“我还是过去这9、10个月(孩子被抓起来后)到美国与他的同学聊天后,才真正知道他在那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这名父亲后来了解到,孩子所上高中里“八九成是中国学生”,原本“让孩子到美国读书镀层金,至少学好英语”的愿望难以实现。“一个班几乎全是中国学生,英语都不好,连个带头的人都没有。”
盲目地把孩子送到这样一所学校,最后落得这样的结果,这是多么痛的教训!
那让孩子去留学,父母要怎么做呢?
1、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亲密互信的亲子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信任父母,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港湾和后盾,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让父母及时了解情况。如果没有这种关系,缺乏有效的沟通,孩子远在国外,脱离父母的掌控,父母难以了解真实的情况,等到出现问题时,他们的反应往往是难以置信和束手无策。
2、 父母要对美国的教育、社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美国社会不是理想社会,美国的教育有先进的一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每年新闻里都会出现多次的校园枪击案、吸毒现象、种族歧视问题等等。
小留学生大多住在寄宿家庭里,即使父母付出了昂贵的费用,即使寄宿家庭主人签了字做孩子的监护人,留学生家长也不要幻想别人会替你承担监管教育孩子的义务。所以父母要对美国的教育、社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这个除了自身在网上查看,学校里每年都有家长会,可以让家长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另外学校里还有很多家长参与的义工活动,这些都是家长了解学校和孩子的好机会。
3、 父母要替孩子在金钱上把好关。
这个案件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段话:章父口中的“苦”,包括物质生活,如“吃得没有国内好,生活开销比较高”等。“留学美国,除了学费,家长还要了解孩子到底需要多少生活费,这与孩子所在的地区和学校相关。美高留学生不同与大学生,不可以打工赚钱,父母要提供充足的生活费。
另一方面,高中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不需要太多的社交生活,如频繁的外出吃饭等等,而且他们住校或是住在寄宿家庭里,外出的机会很少,每月的生活费应该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家长既要给孩子足够的生活费,又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受委屈“而让他们手头阔绰。
总之,孩子低龄留学,若能平安健康地度过高中期,顺利进入国外的大学,自然是令父母欣慰的事情;但是如果孩子不能适应异国生活,父母就要从自己的所作所为中找原因,想对策。
一旦孩子堕落如凌虐案中的这几个,那只能说是养不教,父母之过。
中国驻温哥华代总领事孔玮玮也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有不少家长都愿意或希望将子女,送出国读书。但有不少学生出国时仍没有成年,对于安全的意识以及面对危急情况的能力都较弱。
所以呼吁家长,在送子女出国前,一定要为他们安排心理评估,确保他们有能力应付相关情况,并为他们拣选可信的监护人。在孩子留学的问题上,家长也不可盲目,而是三思而后行。
推荐阅读:
想了解更多留学资讯,请访问留学群m.liuxueq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