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对于“抄袭”,这位教授称自己本想以宽慰的态度换来学生的一句致歉,却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抱怨“那不是抄袭”,还要求教授来理解她。
教授在信中表示“你要我接受‘那不是抄袭’,这是你在指鹿为马,还公然要求你的教授跟着你一起自己骗自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⑤
这位教授批判性地指出这样的结果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责任,这种“人格分裂”的症状是畸形教育体质的产物,更是社会的责任。
这封信来自大洋彼岸,它不仅是一封写给某个学生的“开除信”,更是一位华裔教授身处异国学术背景之中,对中国教育体制、学术氛围所发出的思考和感叹。
文章字里行间无不透漏着这位教授对学术的严谨、对学风的严苛、对知识和真理的尊重,以及个人对中国教育体质的痛心。
2
此前,美国某留学机构曾发布《2016年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根据其不完全统计,因为学术诚信问题被美国大学劝退的中国留学生超过32.5%,学术不诚信作为中国留美学生被劝退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学术表现不合格。
细看学术诚信问题,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语言能力的原因,留学生有时不得不借用更准确的英文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点在我们看来或许不算抄袭,但是如果不加引号,在美国就涉嫌抄袭了。
归根结底,是国内的规章制度在“论文引用和注释”方面不比美国的严谨,且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某些学生违反规定很可能来源于不懂规定。
其二,文化背景,美国学术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众所周知,众多来美国留学的学生,比如研究生,都接受过中国本科教育的洗礼,适应了中国式的特定环境,比如论文水分较高、功利化看待学历等。
到了美国这样一个严格尊重学术氛围的文化环境里,就难免发生学术文化背景的冲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务处副处长约翰·巴德尔曾帮助过数百位美国知名大学的新人,他通过著作告诉我们,对有志于考取美国研究生的学生们,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首先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一览美国学校对“学术诚信”的重视:
诚实,敢说真话的勇气。
开放的心态,敢于承认错误,有强烈的求知欲,并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进而善于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在实践中培养自己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品德,以远离自欺欺人。这意味着,单靠“坚忍不拔”和“努力学习”是不够的,要认识到什么时候该寻求帮助。
个性,学会做你自己
找到一种适合的方式来表现真正的自己,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意味着要用想象力去计划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有足够的勇气依靠自己去完成。
即使现在的路使你感到不自在,也要勇敢的走下去。
当然,优异的学习成绩、丰富的实践经历以及兴趣都是成功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必要条件,但是以上品质则是更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对方的学术文化是留学生必不可少的功课。这样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学术文化背景的差异给两位学生的留学生涯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
如教授所言,若想做学术,表里如一、诚实正直是基本的素质。若不做学术,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不管是商人、老板或职业人士,都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什么做学术的人偏偏就高人一等呢?
这点的确值得我们反思。
不过,说到诚信,我们还是有点不甘心,这不是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的优良品德吗,什么时候轮到别人质疑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