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督导情况看,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春季开学工作平稳有序,新学期各项工作开局良好。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在开学条件保障、学校安全、基本办学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开学保障工作仍须加强。少数地区学校校园环境不够整洁,教学设施设备老化,后勤保障还有欠缺,部分破损设施设备未能及时维修,影响师生正常使用。一些地区学生资助政策虽然做到了“应助尽助”,但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群众知晓率有待提高。部分地区农村学校仍存在辍学现象,县级中职学校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流失现象,控辍保学工作任务依然繁重。个别地方学校仍存在变相违规补课和违规收取教辅材料费等现象。
(二)学校安全工作仍有不足。一些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民办学校“三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学校安防设施配备不全或不符合规范要求,校园重点部位安装的视频监控视频模糊,安保人员年龄偏大,待遇偏低,数量不足,且安全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一些地方学校门前占道经营现象和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警示标志、减震带、一键报警等设施设备不健全,上学、放学时间段 “护学岗”、“高峰勤务”落实不到位。个别地区仍存在私自搭乘农用车、非法营运车辆上下学和校车准驾不符、超载等现象。部分地区学校(幼儿园)食堂操作间卫生欠佳,食物加工操作和食品留样不规范,生熟储藏不分隔,食品购买渠道台账记录不完整等。个别地区学校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未得到完全落实。一些地区学校安全教育针对性有待提升,应急演练实效性有待加强。
(三)基本办学条件仍有短板。部分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布局、设置与常住人口增长趋势不相适应,“乡村弱”和“城镇挤”现象较为严重,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张,城镇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大班额现象和入园难、入学难现象仍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部分地区学校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缺乏,教师培训经费不足,乡村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一些地区学校校舍存在结构性缺房问题,功能教室、生活用房、体育场地不能满足基本需要,学校场地不足问题突出。
三、督导意见
各地要以本次开学督查为契机,正视问题,落实责任,加大力度,整改不足,认真解决开学条件保障工作和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切实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确保新学期各项工作平稳有序。
(一)进一步加强开学保障工作。一是做好条件保障工作。进一步落实工作职责,切实做好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和生活设施设备的修缮维护,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二是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强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作,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家庭困难和特殊教育学生关爱工作,加大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力度,进一步将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抓稳,确保适龄儿童不因学习困难或家庭困难而辍学。三是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着力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在加强教学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一是加强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机制,把安全稳定工作分解到岗、具体到人,加强学校技防设施建设,加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做好防溺水、上下学交通、校园欺凌、消防、食品卫生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尽最大努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二是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校园周边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完善警校联动机制,落实“高峰勤务”模式,动态掌握校园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加大整治力度,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与载体,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安全教育课程化、安全演练常态化、安全管理制度化,普及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基本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
(三)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一是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二是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城镇学校布局规划,努力办好乡村教育,推动城乡教师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三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提升办学水平。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