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小学语文

  建国后语文界对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1.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

  2.1953年,批评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缺点.但又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3.1956年,比较全面地阐述语文课程的性质,明确提出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

  4.1958年,片面强调语文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语文基础训练被“政治化”;

  5.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

  6.1966--1976年,彻底否定建国l7年来的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7.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注意加强基础,发展能力;

  8.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适当降低难度。减轻负担;

  9.20世纪90年代,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 幼儿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试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学考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