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这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这要求教育要分阶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上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要求教育要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27.【参考答案】
知行统一原则指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28.【参考答案】
(1)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
(2)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
(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4)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
29.【参考答案】
(1)相似性。包括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反之,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3)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有促进和阻碍两种影响。
除这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教师在教学中没有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而材料中,同学们仅仅是学习了保险丝的有关理论知识,在遇到实际情境时不能学以致用,无法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科学知识,发展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与技巧。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1.【参考答案】
(1)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主要有:
①兴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发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基础。甲同学本来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学竞赛中得过奖,但是由于其兴趣和好奇心未得到充分地激发,最后导致学习兴趣丧失。
②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并未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解和分析,而是一味地责骂,降低了甲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扭曲了孩子的个性,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③不正确的学习归因
甲同学对自己成绩不佳进行了错误的归因,想取得成绩又认为自己做不到,导致丧失了学习信心。
④教师对其进行错误的反馈
教师对甲同学试卷的评判过于激进,给予甲同学错误的信息反馈。导致其对学习失去兴趣。
(2)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做到如下几点: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