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2017发展心理学习题:认知发展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不守恒)

  “一样重”(守恒)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

  “一样高”(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群集结构

  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皮亚杰认为任何运算都不是孤立的,它只是群集运算中的一个部分。

  1、序列:根据某种可定量的维度排列客体。

  2、关系思维:认识事物的关系而非绝对的特征。

  3、类包含:同时思考整体与部分(认识到范畴之间存在层级关系)。

  具体运算阶段:总结

  认识大多数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

  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单一的命题)

  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发展阶段观点总结

  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

  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

  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

  五、皮亚杰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1、认知发展能否加速

  学前儿童能否表现出具体运算能力

  2、认知发展具有领域一般性(domain-generality)还是领域特殊性(domain-specificity)

  领域一般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不同领域的任务中均使用相同的认知结构,因此发展阶段涵盖广泛的认知领域

  水平滞差(horizontaldecalage)

  致力于探寻解释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机制

  领域特殊性

  儿童独立地习得关于特定知识领域的知识,如数、空间或温度等。关于某个领域的习得(或认知发展),并不总是导致另一个领域习得的增长(或认知发展)。

  许多认知能力只能专门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人类的许多认知能力具有领域特殊性

  六、简评

  第一次最为详尽地描述了儿童智慧发展的基本阶段和机制

  强调个体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作用

  极大地推进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偏好甚于对认知发展过程的具体表述和解释

  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复习题】

  1.(D)实验表明,婴儿很早就具有了深度知觉。

  A 视觉偏爱

  B 整体与部分知觉

  C 知觉恒常

  D 视觉悬崖

  2.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仍认为它是存在的,这说明儿童已建立了(A)概念。

  A 客体永久性

  B 守恒

  C 运算

  D 平衡化

  参考解析: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3.皮亚杰认为,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D)

  A 成熟

  B 自然经验

  C 社会经验

  D 平衡化

  参考解析:平衡化:指儿童内部的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也是儿童主体内部存在的适应环境的机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4.在(C)阶段,儿童获得了运算概念,形成作为逻辑思维基础的内在心理活动系统。

  A 感知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参考解析:皮亚杰将运算界定为某种用于转换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构,是一种可逆转的观念上的操作。因此,具体运算阶段的首要智慧就是具有可逆性操作的心理运算能力。

  5.儿童守恒概念一般出现于认知发展的(C)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参考解析:皮亚杰著名的守恒实验阐明了前面提到的具体运算思维的三个特征:可逆性,去中心化,从知觉判断转向逻辑判断。在液体守恒实验中,研究者向儿童呈现两个一模一样的瓶子,两个瓶子中装有相同数量的液体。在儿童认为两个瓶子装有相同的液体后,研究者将一个瓶子中的液体倒入一个比较高但比较狭小的瓶子里,并问这两个瓶子的水一样多,还是哪个更多?前运算儿童经常说较高的瓶子里的水比较多,而具体运算儿童能认识到液体的数量没有变化,尽管知觉外表发生了变化。

  6.心理理论的经典测验(A)

  (A)错误信念

  (B)观点采择

  (C)点红实验

  (D)三山实验

  参考解析:错误信念的掌握往往被视为儿童是否认识到个体能够以不同方式表征同一课题或事件的的证据,因此错误信念任务被视为是否具有心理的表征理论的某种“石蕊检验”。这类研究始于韦默和伯纳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旨在探究儿童能否不受自己关于某一客体位置的错误信念的影响,而能正确预测他人行为的能力。在他们的任务中,让被试观察用玩偶演示的故事:男孩Maxi将巧克力放在厨房的一个碗柜(位置A),然后离开;他不在时,母亲把巧克力转移到另一个碗柜(位置B)。Maxi因不在现场,因此不知道巧克力已经移位。要求被试判断Maxi回厨房拿巧克力时,将在何处寻找。

  7.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是(ABCE)

  A 形成客体永久性

  B 形成有组织的感觉和动作能力

  C 表现出为动作所束缚的智慧功能

  D 出现可逆性

  E 形成因果性认识

  心理咨询师考试栏目为你推荐:

  2017心理咨询师考试资讯

  2017年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

  2017年心理咨询师高分备考技巧

  2017年心理咨询师高效备考方法

  2017上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及入口

  2017上半年心理咨询师准考证打印入口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