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这两种观点:
A. 都正确表达了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B. 都否认杰出人物发挥作用从属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
C. 前者是唯物主义命题,后者是唯心史观 D. 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主义命题
3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
A.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 历史辩证法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决定论观点
3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A. 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 B.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 D. 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
39.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 自然经济 B. 简单商品经济 C. 发达商品经济 D. 市场经济
4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使用价值虽然是社会需要的对象,因而处在社会联系之中,但是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
A. 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 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 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A. 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B. 商品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C.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D.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的
4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
A. 两种不同的商品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B. 两种不同的商品对人们有相同的效用
C.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D. 两种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A. 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 不同商品的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C. 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 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45.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效率,它特指的是:
A. 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 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 个别劳动的生产率 D. 社会劳动的生产率
46.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 商品交换的实现 C. 能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的出现 D.价值规律发挥作用
47.马克思认为:“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这句话说明了:
A. 货币的本质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一回事
C. 货币的基本职能 D. 只有货币才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4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其特点是:
A. 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B. 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C.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D. 可以是支票或电子货币
49.价值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是通过:
A. 市场机制的作用完成的 B. 政府的宏观调控完成的 C. 资源的有效配置完成的 D. 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的
50.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根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A.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 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 在使用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 周转速度的不同
51. 某资本家工厂共有资本 200 万元,其中一次生产耗费不变资本 100万元,购买劳动力部分为 80 万元,生产出商品价值 300 万元。该资本的剩余价值率是:
A. 300% B. 200% C. 150% D. 100%
52.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资本家为了提高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通常会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A.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B.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
C.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D. 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垄断市场和价格
53.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来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 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C.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结果 D.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没有关系
5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句话揭示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表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C. 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D.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就是“机器排斥工人”的过程
55. 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中:
A. 不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B. 可变资本的比重不断增加
C.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增加 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同步下降
56. 某企业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是 100万元,其资本有机构成是 4/1,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价值为120 万元,其剩余价值率是:
A. 20% B. 80% C. 100% D. 120%
57.垄断统治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根本经济特征,获取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A. 通过垄断组织实现的垄断资本统治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B.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D.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8.垄断资本的统治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来实现的,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59.私人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结果
C.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加强垄断统治的结果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结果
6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共产主义同盟的创立 D.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61.“人的依赖性关系”和“物的依赖性关系”分别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原始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资本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2.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A. 暴力革命与和平过渡 B. 经济斗争 C. 暴力革命 D. 政治斗争
6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指出:“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这说明:
A. 无产阶级革命不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一定会失败
B. 无产阶级革命只能是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
C.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同一时期发动革命
D.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一起同时发动革命
64.列宁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论”的依据是:
A. 俄国的特殊国情 B. 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的产生 C. 无产阶级的新变化 D. 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65.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 建立和发展公有制 B. 支持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C. 镇压阶级敌人 D.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6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质和核心是民主集中制 B. 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C. 是全部人的民主 D. 其原则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原则没有历史联系
6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共同富裕 C. 公有制为主体 D. 社会和谐
6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A.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B.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C. 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6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A. 先进性 B. 组织纪律性 C. 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D. 无产阶级
70.“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表明: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立场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D 6.A 7.A 8.B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D 16.D 17.B 18.C 19.D 20.D
21.B 22.B 23.D 24.C 25.D 26.D 27.B 28.D 29.C 30.A
31.A 32.D 33.C 34.C 35.B 36.C 37.A 38.B 39.B 40.B
41.D 42.C 43.C 44.A 45.A 46.B 47.C 48.C 49.A 50.B
51.C 52.C 53.A 54.C 55.A 56.C 57.A 58.C 59.D 60.B
61.A 62.C 63.C 64.D 65.D 66.B 67.A 68.A 69.A 70.B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考研英语真题 | 考研数学真题 | 政治真题 | 专业课真题 | ||||
英语一真题 | 英语二真题 | 数学一真题 | 数学二真题 | 数学三真题 | 数农真题 | ||
考研英语答案 | 考研数学答案 | 政治答案 | 专业课答案 | ||||
英语一答案 | 英语二答案 | 数学一答案 | 数学二答案 | 数学三答案 | 数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