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重点:化湿药

  白 豆 蔻 (基源 药材)

  1. 化湿行气——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本品辛香温散,入肺脾胃经,作用偏于中上二焦,功善化湿行气,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1)治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2)治湿温病。证属湿温初起之胸闷不饥、舌苔浊腻者。常与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汤;证属邪在中焦、湿热并重者,常与黄芩、滑石、茯苓皮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

  2. 温中止呕——用于呕吐。

  本品既能化湿、行气、温中,又善止呕,用于呕吐,多用于寒湿气滞所致者。

  (1)治寒湿气滞之呕吐反胃。可单用为末服;也常与藿香、半夏、生姜等同用。

  (2)治小儿胃寒吐乳。常与砂仁、甘草等研末同用,常掺口中。

  用法:入汤剂宜后下。

  砂仁与白豆蔻功用对比

  砂仁与白豆蔻均芳香辛温,均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及胃寒呕吐等证。然砂仁惟入中焦脾胃而力稍强,兼止泻、安胎,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以及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白豆蔻则既入中焦脾胃,又入上焦肺,药力虽较缓,但又可治湿温初起或邪在中焦等证。

  草 豆 蔻 (基源 药材)

  1. 燥湿行气——用于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证。

  本品辛香温燥,入脾胃经,有燥湿化浊,温中止呕,行气消胀之功。善治寒湿中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冷痛、恶心呕吐等症,常与半夏、陈皮、生姜等同用。

  2. 温中止呕——用于虚寒夹湿久泻。

  本品能温脾燥湿而和中止泻。治脾虚有寒夹湿之久泻,常与炒白术、煨木香、煨诃子等同用。

  用法:不宜久煎。

  草 果 (基源 药材)

  1. 燥湿散寒——用于寒湿中阻证。

  本品辛散温燥,有特异的香味,入脾胃经,有较强的燥湿散寒之功。善治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舌苔浊腻,常与砂仁、厚朴、苍术等配伍。

  2. 除痰截疟——用于疟疾等证。

  本品有芳香辟浊,燥湿除痰截疟之效,用于疟疾等证。

  (1)治疟疾。证属寒湿偏盛者最宜,常与常山、知母、槟榔等同用,如草果饮。

  (2)治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常与柴胡、黄芩、槟榔等同用。

  执业药师考试栏目为您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时间

  执业药师2017年考试报名时间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重点掌握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科目及题型

  执业药师2017年药学综合知识重难点

  执业药师2017药事管理与法规考试必备知识点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