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专家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不是孔子提出的观点。
2.【答案】B。专家解析:“产婆术”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
3.【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的民主性体现为教育的普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及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
4.【答案】D。专家解析:瓦根舍因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规范教学);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规范的学科诞生:克伯屈提出设计教学法;怀海特主张教育上的两条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次,“所教科目务须透彻”。
5.【答案】A。专家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6.【答案】C。专家解析:隐性课程亦称为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
7.【答案】B。专家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学习是动物的生存本能,“印刻”的概念恰恰体现了动物这一本能。
8.【答案】B。专家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的时机。
9.【答案】D。专家解析: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0.【答案】B。专家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11.【答案】B。专家解析: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
12.【答案】C。专家解析: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教师撤销了不让其参加课外活动的决定,让学生以后做事认真,属于负强化。
13.【答案】C。专家解析:需要系统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
14.【答案】D。专家解析:所谓酝酿效应,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中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而仍然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已有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而容易重构出新的事物,产生对问题的新看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15.【答案】B。专家解析:无意注意是无目的、不伴随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通过语调的升高,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16.【答案】D。专家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7.【答案】B。专家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感觉适应不属于学习。
18.【答案】A。专家解析:小玲气质的描述符合黏液质的特点。
19.【答案】C。专家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20.【答案】A。专家解析: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将学业失败的原因归之于自己能力水平低下,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
21.【答案】C。专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堂管理的概念。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