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领队”小胡,从2011年开始在厦门从事地接导游工作,做传统地接导游时,他每天的任务是带旅行团到厦门的各大景点游玩,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当地旅游经验,后转行成为一名微领队。小胡表示:目前这一新职业,人才匮乏,有的传统导游转行,不一定能适应此项工作。以前线下带团时,线路相对固定,景点介绍以及回答游客问题时,标准答案多,与游客面对面沟通,直接、方便,不需要考虑太多技巧。但同时也因游客太多,导游没有精力、时间详细回答每个游客提出的问题,游客满意度不高。微领队工作琐碎,手机不离手,游客咨询订单、机票的退改签、景区线路等都需要尽快回复,劳动强度大。此外,还要为游客提供如身体不适、自然灾害等情况的应急帮助和救援。自由行游客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微领队”需要有更多的知识积累,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游客的问题,个性化服务程度高。我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到各个旅游网站看游记,然后再去体验,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与游客沟通时,有些面对面沟通很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微信沟通就容易产生误解,在与游客沟通过程中的方法、技巧要求更高,不能生硬地向游客灌输,而是需要把自己的体验传递给游客,让游客有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自由行游客更愿意为优质服务买单。
资料4
城市生活中一些爱好跑步的人一起组成了“跑团”,在城市的公园、操场和广场等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验丰富而又体能充沛的“陪跑师”,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陪跑,每小时收费十几到数十元不等,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收益。跑步前,陪跑师会带领陪跑的客户一起做热身运动,跑步中教一些呼吸方法、摆臂姿势等跑步要领,跑步后,带着做一套完整的拉伸活动并告诉陪跑客户跑步后的注意事项、如何保护好身体等。时间长了,陪跑师与客户会成为朋友,跑步时会互相分享跑步经验,甚至工作经验、人生感悟等。
“买衣服有人陪逛街,选衣服有人管搭配。”陪购师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以“陪人逛街”为职业的服务群体,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陪购师将技术活和体力活合二为一,即为雇主提供周到细致的购物引导和信息服务,也承担帮忙拎东西、陪雇主聊天等服务,这样“花钱购买服务”的消费方式,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陪购师用自己的消费知识、经验、劳动和技能,为他人提供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得到酬劳,还能扩大社会交往、发现生活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等。
酒店试睡员将自己住酒店的感受、评价等实用信息分享到在线旅游网站,为游客选择酒店提供重要参考……
经济学家张教授指出:“分享经济”快速发展,新的职业大量出现培育了规模巨大的自有就业群体。与传统职业相比,从业者在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获得报酬,并能自由地进入或退出社会生产过程,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相比,陪购师、陪跑师等新职业的规范化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目标没有明晰界定,工作绩效缺少衡量标准,相关协议的缺失易引发消费纠纷。
资料5
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健身市场的火爆,“马甲线”“A4腰”等相继占领各大社交平台的话题榜,人们对身体健康程度要求不断提高,去健身房时请私人教练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潮流。人们期待在健身教练的帮助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能够更科学、更安全地健身锻炼。但近来健身房因私人教练指导不当或不专业导致伤残的事件时有发生,健身房私人教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市民王女士在一家健身房办了会员卡,并购买了价值4500元的私人教练课程,开始在私人教练指导下健身。教练给她制定了“跑步机上跑步8公里,深蹲、举铁练习”的健身课程,三个月练下来,她的右膝盖开始疼痛,医院的诊断结果是右膝盖内侧半月板受损,医生说她可能再也不能爬山了,而在这之前她的教练却仍在鼓励他坚持练习。王女士在维权的时候,发现这位教练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认证。
对于目前健身房私人教练的现状一些教练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私人教练A:大部分初次来健身房健身的人找教练时往往都是听教练的自我介绍,关注更多的是他们的身材和颜值,很少有人关注他们的从业资质,更不会去查他们的相关证书。会员与教练之间签订的协议常常只有课程节数、价格、时间等信息,对会员健身最终达到的目标、效果的衡量标准没有明确的表述。教练和会员相处时间长了,很多都会成为朋友,教练往往就会忽视他们自己的职业角色。
私人教练B:教练的收入直接由他们的业绩决定,一些教练以卖课为主,被迫成了销售,身材好、颜值高、能说会道、销售能力好成为健身房对教练的主要衡量标准,而对其相关执业资质则不做硬性要求。在业绩的压力下健身房的教练为销售疲于奔命,无法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健身房私人教练首先是个“售课者”,其次才是个“授课者”。
私人教练C:现在私人教练需求量大,发展较快,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前景也较好。我不是科班出身,在业余时间喜欢健身,后来通过参加一系列培训,考取了资格证书就转职成为一名职业私人健身教练,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了职业。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面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