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幼儿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解析

  四、简答题

  1.答:(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1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分)

  2.答:(1)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分)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2分)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1分)

  3.答:第一,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1分)

  第二,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行为,直至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容易半途而废。(1分)

  第三,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敢于面对困难,坚信只要不懈努力,困难是会克服的,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尝试。(1分)

  第四,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高效地获得新行为,并自如地表现所习得的行为,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相反。(1分)

  第五,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水平高的人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效能水平低的人则充满着恐惧和焦虑。(1分)

  4.答:(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1分)

  (2)智慧技能。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1分)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1分)

  (4)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1分)

  (5)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1分)五、论述题

  1.答: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化法(2分)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2分)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2分)

  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2分)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

  (5)惩罚法(2分)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定、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2分)

  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举例说明再给l~3分)

  2.答: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游戏的经验准备等。(2分)

  (1)合理安排游戏时间(3分)

  首先,教师要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其次,幼儿每次游戏的时问应保持在30~50分钟。再次,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应基本均等。

  另外,应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的时间。集体游戏是由教师组织的,全班幼儿按照统一的教育要求与规则开展游戏,如体育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进行的游戏。

  (2)科学布置游戏空间(3分)

  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需的基本条件,空间的密度及空间的安排都制约着幼儿游戏的水平和质量。教师在安排游戏空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空间密度是指幼儿在游戏场地中人均所占的面积,空间密度越大,表明越宽敞;反之,空间密度越小,则表明越拥挤。

  第二,开辟各种游戏区域。

  第三,游戏场地要有吸引力。

  第四,保证游戏场地的安全。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2分)

  首先,广泛收集废旧物品。其次,变换游戏材料的陈列。再次,形成超级组合游戏材料单元。最后,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游戏材料。

  (4)丰富知识经验(2分)

  首先,要发挥园内教育资源的作用。其次,要利用园外教育资源的优势。再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另再举例说明,酌情给1~3分)


教师资格证题库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教育学资料 教育心理学资料 综合素质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