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教育学
2.比纳一西孟量表
3.惩罚
4.弗洛伊德
5.结果
6.外部反馈
7.原型内化
8.模仿
9.权威阶段
10.解法的确定性
11.酝酿期
12.马斯洛
13.认知内驱力
14.心向
15.客观威胁
三、判断说明题
1.答:错误。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2.答:错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游戏的本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因此,皮亚杰的游戏理论也被称为“同化说”。
3.答:错误。
幼儿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发展较为平稳,显示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转折或质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4.答:正确。
奥苏贝尔的认知观是一种重视认知结构的迁移问题的理论。奥苏贝尔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5.答:错误。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