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血
出血是儿童时期常发生的一种外伤现象,少量出血容易止住:严重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1.常见的幼儿出血
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量大,短时间内可大量失血,必须立即止血;
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均匀流出;
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样渗出,可自己凝固。
2.急救方法
1)动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这是动脉止血最快速、最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即用单个或多个手指压住血管的上端(更靠近心脏),压闭血管,阻断血流,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①面部出血:压迫两侧下颌骨。救护者可用拇指在伤口同侧下颌骨前方2厘米处触及动脉搏动,按向下颌骨,使面动脉被压闭而止血;
②前臂出血:压迫肘窝(偏内侧)动脉跳动处:
③手掌、手背出血:压迫腕动脉跳动处;
④手指出血:将手指屈入掌内,成握拳状;
⑤大腿出血:屈曲大腿,压迫大腿根腹股沟动脉跳动处:
⑥脚部出血:压迫脚背动脉跳动处。
2)小伤口:由于小伤口引起小的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可用一般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棉花垫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即可止血。
3)较大伤口:由于较大的伤口引起的出血,可将敷料(干净的棉花、纱布)盖在伤口上,用绷带包扎止血。
3.预防
①将小刀等锐器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②经常检查幼儿口袋,如有危险的东西,要交老师妥善保管;
③教育幼儿不用带尖带刺的东西做玩具、不挖鼻孔;
④注意幼儿活动中的安全。
教师资格证题库 | 教师考试备考辅导 | 教育学资料 | 教育心理学资料 | 综合素质资料 | 教育知识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