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成败,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教师要成为素质教育者,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素质教育观,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同时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育。
三、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当前小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存在着巨大差别,如下表所示: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别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但有观点认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然而这种观点也是违背素质教育观的,是对素质教育观的误解。
2.沉重的课业负担
国家之所以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成长。但当前课业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故选C。
具体来说,体现了以下教育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王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局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研究式学习是从学生兴趣入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
王老师在语文课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雪景,写出精彩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形式开展户外活动,观察雪、玩雪、吟雪,最后描写雪,将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实现探究式学习,达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3)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打破传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王老师通过语文课采用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从学生兴趣出发、从生活出发,关注了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
因此,王老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的教学观,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反思和学习的。
幼儿综合素质试题 | 幼儿综合素质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综合素质学试题 | 小学综合素质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综合素质学试题 | 中学综合素质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