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态度的转变过程是(C)
A 认同→ 顺从→ 内化
B 接受→ 顺从→ 内化
C 服从→ 同化→ 内化
D 顺从→ 接受→ 内化
【参考解析】
服从: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表面上的行为.
同化: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
内化:这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态度.
9.下面有关态度三种成分说法正确的是(BC)
A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生矛盾时,认知因素会起决定因素
B 态度的三种成分之间发生矛盾时,意向与情感的关系超过意向与认知的关系
C 态度的三种成分中,认知成分相对独立一些
D 情感是行为的直接准备状态,是进行具体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
10.下面哪一项属于利他行为的特征(B)
A 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
B 利他者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C 希望获得某种回报
D 不会给利他者带来生命财产的威胁
【参考解析】利他行为的特征:第一、以利他为目的;第二、自觉自愿,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第三、利他者本人会有损失
11.道拉德的动机论认为(A)是引起侵犯的一个原因。
A 挫折
B 遗传基因
C 侵犯榜样
D 动物攻击性
【参考解析】多拉德(Dollard)认为攻击是由挫折所引起,所谓「挫折-攻击假说」(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的解释是,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遭受阻挠、挫折、攻击行为也就会产生,例如强盗勒索未遂,竟持刀杀人,就是这个道理.不 过,由挫折所引起的行为反应并不一定是攻击性的行为,挫折也可能产生退缩(拔腿就跑)、求助或者变本加厉、更加努力等等不同的行为反应.
12.弗洛伊德是从人的(D)来解释人的攻击性的。
A 挫折经历
B 遗传基因
C 对侵犯性行为有意或无意的观察学习
D 破坏性本能
【参考解析】弗洛伊德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死本能代表了毁灭与破坏.当个体的死本能指向内在的自己时,个体就会折磨自己,再严重就成为受虐狂,甚至自杀,毁灭自己.而当死本能的能量指向外在时,个体就会表现出对他人、对社会的破坏、伤害、征服.
13.以下哪种攻击性行为属于手段性攻击行为(BCD)
A 猫咬老鼠,但却不吃
B 母鸡攻击靠近小鸡群的猫
C 蜜蜂蜇偷吃蜂蜜的熊
D 炸毁敌方的碉堡
【参考解析】手段性攻击:也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主要目的不是要看被攻击者的痛苦,而是想获得其他好处。
14.影响侵犯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有(ABCD)
A 个人所受到挫折
B 个人的性格与认知水平、道德观念
C 侵犯性榜样
D 当时的情景
【参考解析】一切威胁和伤害其他个体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同种个体之间和各种矛盾冲突中,但在广义上也包括种间的捕食和反捕食行为。可区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1)争夺空间和资源;(2)社群内的优势等级;(3)争夺和保卫配偶;(4)亲子关系即亲代管教和惩戒子代的行为(主要是哺乳动物);(5) 种内自残现象;(6)捕食和反捕食(广义)。
属于您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