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股权成本=3.5/35+6%=16%
(4)股权的税前成本=16%/(1-20%)=20%
修改的目标是使得筹资成本(即投资人的内含报酬率)处于12%和20%之间。
当内含报酬率为12%时:
1000=1000×10%×(P/A,12%,15)+转换价值×(P/F,12%,15)
1000=681.09+转换价值×0.1827
解得:转换价值=1745.54
转换比例=1745.54/[35×(F/P,6%,15)]=1745.54/(35×2.3966)=20.81
当内含报酬率为20%时:
1000=1000×10%×(P/A,20%,15)+转换价值×(P/F,20%,15)
1000=467.55+转换价值×0.0649
解得:转换价值=8204.16
转换比例=8204.16/E35×(F/P,6%,15)]=8204.16/(35×2.3966)=97.81
所以,转换比例的范围为20.81~97.81。
【提示】修改的目标是使得税前筹资成本(即投资人的内含报酬率)处于税前债务成本和税前股权成本之间(注意是税前股权成本不是税后股权成本)。注意:计算内含报酬率时,考虑的是转换前的利息在投资时的现值以及转换价值在投资时的现值。
39A公司生产甲产品,本月实际产量600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500元,实际工时为1250小时;企业生产能量为650件(13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4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
要求:按照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分别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各项差异。
参考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4/2=2(元/小时)
(1)二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13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300×2-600×2×2=2600-2400=200(元)
(2)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结果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13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300-1250)×2=5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250-600×2)×2=50×2=100(元)
40有一面值为4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4%,2008年5月1日发行,2013年5月1日到期,三个月支付一次利息(1日支付),假设投资的必要报酬率为8%。
(1)计算该债券在发行时的价值;
(2)计算该债券在2012年4月1日的价值;
(3)计算该债券在2012年5月1日(割息之前和割息之后)的价值。
已知:(P/A,2%,20)=16.3514,(P/F,2%,20)=0.6730,(P/A,2%,4)=3.8077,
(P/F,2%,4)=0.9238,(P/F,2%,1/3)=0.9934
参考解析:
(1)每次支付的利息=4000×4%/4=40(元)
发行时的债券价值
=40×(P/A,2%,20)+4000×(P/F,2%,20)
=40×16.3514+4000×0.6730
=3346.06(元)
(2)2012年5月1日的债券价值
=40+40×(P/A,2%,4)+4000×(P/F,2%,4)
=40+40×3.8077+4000×0.9238
=3887.51(元)
2012年4月1日的债券价值
=3887.51×(P/F,2%,1/3)
=3887.51×0.9934
=3861.85(元)
【提示】在到期日之前共计支付5次利息(时间分别是2012年5月1日,2012年8月1日,2012年11月1日,2013年2月1日和 2013年5月1日),到期时按照面值归还本金。可以先计算本金和5次利息在2012年5月1日的现值,得出2012年5月1日的债券价值,然后再复利折现1个月计算得出2012年4月1日的债券价值。复利折现时需要注意,由于一个付息期为3个月,所以,1个月为1/3+41息期,即:2012年4月1日的债券价值一2012年5月1日的现值×(P/F,2%,1/3)。
(3)该债券在2012年5月1日割息之后的价值=3887.51-40=3847.51(元)
四、综合题,本题型共1小题,满分15分。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非有特殊要求,每步骤运算得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百分数、概率和现值系数精确到万分之一。
41甲公司现在正在研究是否投产一个新产品。如果投产,需要新购置成本为100万元的设备一台,税法规定该设备使用期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残值率为5%。第5年年末,该设备预计市场价值为10万元(假定第5年年末该产品停产)。财务部门估计每年固定成本为6万元(不含折旧费),变动成本为20元/盒。新设备投产会导致经营性流动资产增加5万元,经营性流动负债增加l万元,增加的营运资本需要在项目的期初投入并于第5年年末全额收回。
新产品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量为5万盒,销售价格为30元/盒。同时,由于与现有产品存在竞争关系,新产品投产后会使现有产品的每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减少5.2万元。新产品项目的β系数为1.4,甲公司的债务权益比为4:6(假设资本结构保持不变),债务融资成本为8%(税前)。甲公司适用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资本市场中的无风险利率为42,市场组合的预期报酬率为9%。假定经营现金流入在每年年末取得。
(1)计算新产品投资决策分析时适用的折现率;
(2)计算新产品投资的初始现金流量、第5年年末现金流量净额;
(3)计算新产品投资增加的股东财富;
(4)如果想不因为新产品投资而减少股东财富,计算每年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不包括回收额)的最小值,并进一步分别计算销量最小值、单价最小值、单位变动成本最大值
(假设各个因素之间独立变动)。
已知:(P/A,9%,4)=3.2397,(P/F,9%,5)=0.6499
(P/F,5%,2)=0.9070,(P/F。5%,1)=0.9524
参考解析:
(1)股权资本成本:4%+1.4×(9%-4%)=1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0.4×8%×(1-25%)+0.6×11%=9%
所以,新产品适用的折现率为9%
(2)营运资本投资=5-1=4(万元)
初始现金流量=-(100+4)=-104(万元)
第五年末账面价值为:100×5%=5(万元)
变现相关流量为:10-(10-5)×25%=8.75(万元)
每年折旧为:100×0.95/5=19(万元)
第5年现金流量净额为:
5×30×(1-25%)-(6+20×5)×(1-25%)+19×25%+4-5.2+8.75=45.3(万元)
(3)企业1~4年的现金流量=45.3-4-8.75=32.55(万元)
净现值=32.55×(P/A,9%,4)+45.3×(P/F,9%,5)-104=32.55×3.2397+45.3×
0.6499-104=30.89(万元)
新产品投资增加的股东财富=净现值=30.89(万元)
(4)假设净现值等于0的每年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为W万元,则:
W×(P/A,9%,4)+(W+12.75)×(P/F,9%,5)-104=0
W×3.2397+W×0.6499+12.75×0.6499=1043.8896×W=95.7138
W=24.61(万元)
假设销量最小值为A万盒,则:
A×30×(1-25%)-(6+20×A)×(1-25%)+19×25%-5.2=24.61
即:22.5×A-4.5-15×A+4.75-5.2=24.61
解得:A=3.94(万盒)
假设单价最小值为8元,则:
5×B×(1-25%)-(6+20×5)×(1-25%)+19×25%-5.2=24.61
即:3.75×B-79.5+4.75-5.2=24.61
解得:B=27.88(元)
假设单位变动成本最大值为C元,则:
5×30×(1-25%)-(6+C×5)×(1-25%)+19×25%-5.2=24.61
解得:C=22.12(元)
财务成本管理频道精心推荐:
注会会计考试 | 注会审计考试 | 注会税法考试 | 财务成本管理考试 | 战略与风险管理 | 综合阶段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