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会计》2016年冲刺试题及答案

  (4)库存材料丁20吨,每吨实际成本1 600元。全部2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1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2 000元,每件一般售价为5 000元,现有8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500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答案] (1)库存商品甲

  可变现净值=400-10=390万元,库存商品甲的成本为300万元,小于可变现净值,所以应将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3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

  (2)库存商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30-25×40%=220(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500×40%=200(万元)

  因为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290-25×60%=275(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成本=500×60%=300 (万元)

  因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25元,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25

  贷:存货跌价准备 25

  (3)库存材料丙

  可变现净值=110-5=105(万元)

  材料成本为120万元,须计提15万元的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15

  贷:存货跌价准备 15

  (4)库存材料丁,因为是为生产而持有的,所以应先计算所生产的产品是否贬值

  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4 500×(1-10%)×8=32 4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5 000×(1-10%)×2=9 000(元)

  有合同的A产品成本=1 600×20/10×8+2 000×8=41 600(元)

  无合同的A产品成本=1 600×20/10×2+2 000×2=10 400(元)

  由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都低于成本,说明有合同和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期末应均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4 500×(1-10%)×8-2 000×8=16 400(元)

  有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成本=20×1 600×(8/10)=25 600(元)

  有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须计提跌价准备25 600-16 400=9 200(元)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 000×(1-10%)×2-2 000×2=5 000(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20×1 600×(2/10)=6 400(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须计提跌价准备6 400-5 000=1 400(元)

  故丁材料须计提跌价准备共计10 6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 6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 600

  3. 大华股份有限公司(系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大华股份有限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存货品种

  数量

  单位成本(万元)

  账面余额(万元)  备注

  A产品

  1 400件

  1.5

  2 100

  B产品

  5 000件

  0.8

  4 000

  甲材料

  2 000公斤

  0.2

  400

  用于生产B产品

  合计

  6 500

  2007年12月31日,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2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万元。B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1.6万元,预计销售税费为每件0.15万元。甲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为0.15万元/公斤。现有甲材料可用于生产350件B产品,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进一步加工成本为 0.2万元/件。

  2006年12月31日A产品和B产品存货跌价准备账户余额分别为40万元和100万元,2007年销售A产品和B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和60万元。

  要求:计算大华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或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1)A产品:

  A产品可变现净值=1 400×(1.2-0.1)=1 540(万元)

  由于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2 100万元,所以,A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

  应计提跌价准备=(2 100-1 540)-(40-20)=540(万元)

  (2)B产品: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 000×(1.6-0.15)=7 250(万元)

  由于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4 000万元,所以本期不再计提跌价准备,同时将已有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转回。转回的金额=100-60=40(万元)

  (3)甲材料:

  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成本=400+350×0.2=470(万元)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6-0.15)=507.5(万元)

  由于用甲材料加工成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所以无需对甲材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A产品 540

  贷: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 540

  借: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B产品 40

  注册会计师考试频道精心推荐:

  2016年注册会计师报名程序

  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基础问题详解

  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及科目汇总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管理办法

  2016年注册会计师报名入口及时间汇总

  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报名流程(图解)

  2016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及复习攻略汇总


注会会计考试 注会审计考试 注会税法考试 财务成本管理考试 战略与风险管理 综合阶段考试
分享

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