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5
大槐树寻根祭祖是山西省洪洞县的一项民间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地区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明朝政府在洪洞县大槐树下设局驻员,大规模迁民18次,总数达百万之众,移民遍布京、冀、豫、鲁、皖、苏、鄂等18个省市,是中国历史上由政府主导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口迁移之一。如今,大槐树移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数百年来,数以亿计古槐人纷纷回归大槐树寻根祭祖。洪洞县政府从1991年开始,已持续举办了25届槐树寻根祭祖节。独具特色的大槐树祭祖习俗,于2008年10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春节期间,海内外移民后裔便陆续而至,人们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向先祖祈福还愿。35岁的陈先生是一位泰国籍华人,2016年春节,他带了妻儿一起来到山西大槐树寻根祭祖。他说,最喜欢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槐树祭祖习俗”的表演,儿子出生在泰国,希望他从小就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016年2月8日,正月初一一大早,家住Z市的李女士一家赶忙地赶到位于自家小区附近的小礼堂。这天,有一场群众自发组织的仪式要在这里举行。“正月初一祭祖是我们这里的老习俗,但这样的形式还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我去年春节和清明期间参加过两次,觉得好又带着家人来了。”李女士对记者说。
上午9点30分,礼堂里一切布置妥当。两面墙上,挂着忠、信、礼、义、廉、耻、孝、悌。台上,一张长方形的供桌上依次放置至圣先师“中华万姓先祖”的铜牌。台下,男女老少按照年龄长幼排序。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响起,集体祭祖仪式的发起者,也是本祭人任先生走到台上,用洪亮嗓音朗读祭文,表达思念与感恩。向祖先敬献鲜花和茶点,大家依次上香向祖先行礼。
整场仪式节俭又庄重,既没有看到放鞭炮、焚烧纸钱或扎制的“轿车豪宅”“烟熏火燎”的老套路,也没有“男祭女不祭”“选风水时辰”等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祭祖完毕,鲜花用来装点屋子,茶点贡品分给到场的小孩子,一点也不浪费。
仪式结束后,记者向任先生询问发起这一活动的初衷,任先生表示,追思祖先,悼念先人,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似乎忘了祭祖的真正意义,祭祖活动变了味。有的人家把祭祖搞成了封建迷信,有的人把祭祖变成了和邻里攀比排场的方式。“这几年,党和政府提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良好家风。我觉得祭祖应当侧重于精神上的纪念,以提醒我们传承祖辈优秀传统,牢记先人教诲,进而在生活中懂得孝亲尊师,和睦家庭。所以用这种既包含传统元素又文明环保的形式,更有意义。”任先生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参加者是带着自家孩子来的,一位妈妈说:“我觉得这样的集体祭祖仪式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不仅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重视传承的文化传统,还能让他学会尊敬、感恩和爱。”现场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党员感慨地说:“以前在老家祭祖,大家都到各家坟前烧纸、倒酒、供熟食,浪费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村里每年都要组织人到墓地附近转悠,又费时又费力。我看今天这样的祭祖方式应该推广开来。”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场简单的仪式,却承载了深厚的真情和深远的意义,更彰显了民间文化的新风气。
资料6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民间更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的说法。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有40%为家庭所有或经营,但全世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30%能够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够“活”过第三代。《胡润百富》杂志曾在上海发布了一个有意思的榜单——《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榜单显示,“富不过三代”并非中国特色,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穷孙子”的问题。许多中国富裕家庭把子女送到海外最好的学校,期待能受到西方国家最先进的教育,但是让人失望的是,一些“富二代”在海外根本没有把学业当做自己的主要追求。整天沉醉于吃喝玩乐,开着大奔或风光十足的越野跑车到处兜风,旷课,逃学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当然“富二代”并不是负面形象的指代,能够守业并继续开拓的“富二代” 也不乏其人。优秀的“富二代”首先得益于“富一代”的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建立起自立自强的人生观。因此,想要家产Hold住,“富一代”对“富二代”的家教不可等闲视之。其实,在中国古代完整的表达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其中的价值观十分发人深省。
资料7
欧洲学者曾探讨,四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科甲连第、人才辈出、家业辉煌……中国历史上涌现的传统名门望族,大都有明显的的家族文化特征和独树一帜的家风。《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的传世佳作,享受“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其后天的发展。爱子需与教子相结合,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其家书在平淡中蕴含真知:“治世乱世,凡一家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
家风的形成和延续,关乎一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影响着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一般家训相比,“钱氏家训”在篇章和结构上增加了“社会”和“国家”两篇。在国家篇中开篇就强调“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蠢如仇。”从家族责任走向社会责任,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深层文化基因。仅近现代以来,钱氏家族走出了上百位重量级的各界人物,许多属于父子档:钱穆、钱逊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学森、钱永刚父子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老一辈革命家普遍有着优良的家风。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陈云、罗荣桓坚持不搞特殊化;张闻天从不允许子女“沾光”……革命先辈的家风故事,激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主席在回忆自己的父亲习仲勋时,深情地说:“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的共产党人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名人名家有深厚的家风,平民百姓也有自己淳朴的家风。N市的退休工人老陈20年来一直坚持办一份家庭小报。这份独特的“家报”将8个生活在各地的陈姓小家庭紧紧凝聚在一起。在S市工作的大儿子陈先生说,每一期的“家报”每个家庭都有一份,不仅有纸质版的,还有电子版的。“家报”不仅是大家庭的“消息树”,更是家风传承的“根据地”。“我们的家风12个字:坚持和谐、追求卓越、崇尚奉献。孩子们都大了,又散在各地,有了‘家报’这个平台,大家互通有无,精神上又连在了一起。许多生活的道理,让他们通过阅读去体会、感悟。”老陈说。创办“家报”,丰富了晚年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适合他们这个大家庭家教的新方式,所以“家报”还将一直办下去。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变化,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风的好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未来,还与社会风气的养成息息相关。
资料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礼记》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的作用。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春节团拜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风人纪,意味着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领导干部设立了经营家庭的“新标杆”。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列举了新形势下呈现出的一些社会现象,请归纳概括出这些现象对形成社会风气所产生的影响。(2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楚。篇幅不超过250字。
(二)“给定资料7”中提到,欧洲学者将重视家教看成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见解的看法。(15分)
要求:要求:分析透彻,观点正确。篇幅250字左右。
(三)假如你是“给定资料4”中S政府派往S村的驻村干部,请就如何治理该村的社会风气提出具体对策。(25分)
要求: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四)“给定资料8”中提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请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符合议论文写作要求。篇幅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参考答案】
影响有利有弊,概括如下:
一、积极影响。1.形成良好家风,促进德孝文化传承。如“德孝文化节”,最美家风案例。2.营造友善、互助的社会风气。如磨刀老人善举引发社会对慈善的关注。3.引领坚守道德底线,端正社会风气,如N教授面对送礼行为坚持原则。4.彰显民间文化新风气,如大槐树寻根祭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5.引领政风新风尚,如家风入纪。
二、消极影响。1.不良社会风气盛行,如网友们随波逐流的言论。2.不利于家风建设。如“富不过三代”现象。3.乡村陷入道德滑坡的精神危机中,如攀比之风,黄赌之毒难解,高价彩礼盛行等。(245字)
(二)【参考答案】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和睦、诚信友善等是良好家风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国天下”情怀塑造的清廉自律的党风的体现,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家庭兴旺之源,也是中华文明仁义礼智信孝悌等精髓的深刻反映。“德孝文化节”、名人家训、淳朴的民风都是注重家风的具体体现。而一些不重视家教的现象,如父母的不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功利化、道德滑坡等现象,阻碍了淳朴民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家教,注重培养良好的家风,积极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元素,共建和谐社会、幸福中国。(240字)
(三)【参考答案】
针对该村民风奢靡、违法盛行现象提出以下对策:
1.请模范典型现身说法,建立农家书屋,组织一些文化活动,通过媒体、广播等形式宣传互帮互扶、勤俭节约等淳朴民风的意义,提高村民的认识;
2.完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制度,奖惩分明,严禁赌博等违法现象,对违规经营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
3.发展地方特色农业项目,打造地方产业品牌获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如修祠堂等。
4.邀请专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村民的就业技能,走访慰问困难户,加强群干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5.村干部以身作则,求真务实,避免形式主义、奢靡主义,鼓励村民举报,发挥监督权,引导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参考例文】
发扬优良家风 提升国家软实力
家之兴旺在于亲孝仁礼、家教家风,国之安泰在乎全面发展、厚德传承。而衡量一国综合实力,不仅要看经济、科技、国防军事等硬指标,还要看文化、教育、精神等软实力。只有软实力硬起来,国家才能全面发展。发扬优良家风,就是提升国家软实力。
诚如《礼记》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既道出了家风是国风的重要基点,举足轻重,还告诉我们,一国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优良家风的共建和传承。
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崇尚的精神传统。自古及今,传统家风的形成无不包含“仁”“让”的伦理精神。古人以“仁”强调自身道德修养,传扬礼、义、廉、耻等家风观念,而现代人更乐见真善美、独立自强的智慧;古人讲谦辞礼让忠孝悌,现代人倡导平等公正、自由民主……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就在于优秀的家风铸就了崇尚伦理、尊老爱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并且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发扬优良家风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冲击着传统价值观,也淡化了传统礼仪。农村的“财富故事”动摇了淳朴、勤劳、与人为善的民风,也消解了读书至上、清白做人的价值观,加剧了道德滑坡危机,甚至部分家庭教育观念扭曲,加剧社会诚信危机等。为此,发扬优良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涵养国风,凝聚起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扬优良家风,需赋予“仁和让”的传统美德更多的时代内涵。一国软实力的提升,除注重仁、让、礼等之外,还要强调现代法治社会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今天,党员干部更应率先加强家风建设、引领清风正气。同时,还应培育现代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核心价值观感化人、凝聚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精神动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相信在国家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秉承祖国优秀的家风,弘扬独具特色的中国精神,汇聚成源源不断的软实力,一定能够推动社会道德改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858字)
点击下载:201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C类及答案(word)
公务员考试真题栏目精心推荐: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行测 | 公务员考试题库 | 公务员体检 | 公务员面试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面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