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踏上讲台,我认为只要用感情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沟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当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一直以来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是上对下的关系,学生也就认为,来一个新教师就应该是“凶”的,而且也会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新教师,指出你身上的很多缺点。因此我认为,没有原则地、一味地对学生“好”,并不能够与他们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师生关系;我开始变得严肃,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苟言笑。这样一来,确实在学生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但后来,我做了班主任,突然发现这种方法非常妨碍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认为我很严厉,很多事情与想法都不和我交流。于是,我又采用一些比较“中间” 的方法:告诉学生课上我是他们的老师,课后我就是他们的朋友;也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以及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与学生聊天;甚至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寻找和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这样,学生和我之间的关系就好了很多……所以,我在作为一名教师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关系上也是经历了“亲近——威严——融洽”这三个阶段。(陈惠莲)
我觉得评课非常重要,在听取别人对自己所上的课的评价之后,能够受到很多启发,得到很大长进。例如,十年前我曾设计一堂公开课,被大多数参与听课的专家批评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但我觉得受益颇多;最后这堂课经修改后,获得全国性公开教学课的一等奖。(王旭东)
(三)师范生阶段的专业发展
职前师范生阶段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角色的储备期。主要活动是专业准备和学习,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1.大学一年级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索期。按照教师职业需要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接受专业训练,学习必要的相关课程。
2.大学二~三年级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期。除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也逐渐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人格不断成熟,适应力逐渐提高。
3.大学四年级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期。师范生所具备的教育专业知能,学科专业知能已达到一个“准教师”程度。
经过四年教师专业准备和学习,师范生可以初步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成为合格教师奠定了基础。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国的小学教师承担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小学基础教育。尽管我国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差距。小学教师队伍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较落后。教研和科研能力更低,整体提升城乡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小学教师最有效而长远的培养和专业提升是在小学教育的岗位上.在教育改革的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师的成长带来了重要的契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关怀者,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就必须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不断地更新,并把教师专业化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师生涯中。在长期的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专业培训过程来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和自我完善。目前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改革发展教师教育.推进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以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知识链接
国际上的六种教师培养范式
知识范式: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因此,教师教育中非常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知识化。
能力范式: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有一般的知识,而且更要有综合的能力,要有把知识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教会学生的能力.要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处理课堂事务的能力,于是由知识范式转向能力范式。
情感范式: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即教师能否注意和关心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人格方面的条件。
“建构论”范式:随着皮亚杰对人的认识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受建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认为知识是不固定的、不断扩展的,是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互动共同建构的。因此,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
“批判论”范式:强调教师不仅要关心书本知识,还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合理性。教师应当对课程之外、学校制度之外的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关心、兴趣和审视的眼光,应当主动地介入社会生活,并保持一种独立立场,主张培养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
“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构建,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资料来源:应湘等主编:《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第9页,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 |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 | 幼儿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备考辅导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 |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 | 中学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