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题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检素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检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到:"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的广泛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为己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下的家规,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做到了。
材料2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剥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3分)
(2)如何让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参考答案】
(1)家庭对个人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家风是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的概括,它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传承道德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渠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弘扬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勤劳守信、俭朴持家、睦邻友善……这些优秀的品质,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基础。树立端正家风,有利于道德回归,有利于弘扬正气,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家庭教育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不断拓宽渠道、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培养和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营造良好家风要坚持:第一,增强公民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风的重要促进作用,因为它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传播展示和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人民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第三,注重普及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的价值导向、行为准则和共同追求。
第四,强化各级引领。发挥重要节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使全体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推荐阅读:
考研英语真题 | 考研数学真题 | 政治真题 | 专业课真题 | ||||
英语一真题 | 英语二真题 | 数学一真题 | 数学二真题 | 数学三真题 | 数农真题 | ||
考研英语答案 | 考研数学答案 | 政治答案 | 专业课答案 | ||||
英语一答案 | 英语二答案 | 数学一答案 | 数学二答案 | 数学三答案 | 数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