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选校
选校工作开始的时间并没有定论,有些人很早就开始选校,有些人直到大四开学要申请的时候才开始选校,比如我自己;事实证明,选校要早一些开始,最好大三就着手相关方面的工作,当然,对生科院和其他理科院系来说,大三的课程繁重,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学校。因此,大三下的暑假成了选校最好的时机,先从自己了解的一些大学入手,对从未申请过的同学来说,对国外大学的了解大多局限在比较出名的一些TOP10,或TOP20学校,在这个时候,不要担心自己实力不强而放弃考虑这些名校,名校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在这里要再次强调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一些头上长角的牛人们,也许随便寄寄材料就可以收回一摞offer,但这并不意味着实力算不上牛人的同学不能去冲击名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对某所名校非常了解,对自己感兴趣的教授一直有交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自己硬件条件的不足。
有一个基本上大家公认的不等式,即 关系>文章>GPA>实验经历>G,T,对大多数没有文章的本科申请者而言,如果你在“关系”上不作为,主动放弃这个最强势的竞争因素,一旦失去机会就只能和其余大量的申请者去拼GPA,拼G,T,得不偿失。这里举个例子,比如你很看重一位名校的老板,那么你在选择实验室时就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科研方向,如果本校的某位老师与这位老板有关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他、她的推荐信。或是通过联系在那所学校的师兄、师姐,让他们对你进行推荐等等。总而言之,千万不要放开这些稍纵即逝的隐性筹码,能抓住的机会就尽量争取。
另一方面,所选择的学校要拉开梯度,大致分为 梦校、好学校、中等学校、保底学校。根据不同人的不同实力,各个档次所安排的学校数量会有不同,一些自身条件很优越的同学可以去冲击更多的名校,而自身条件一般的同学,要加重中等学校和保底学校的比例,当然,还是那句话,不要畏惧名校。对不同学校的好坏最主要的参考条件是专业排名为先,综合排名其次。很多牛老板会在一个比较差的学校做faculty,一些排名不高的大学也要给予重视,前提是你了解在这些学校里有你感兴趣的老板,这就更加突出了掌握信息的重要性。因为这些工作说实话很耗时耗力,需要耐心和大块头的时间。
选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大致概括为学校排名、老板的研究方向和系里的资金、地理位置和气候、对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友好程度。这些因素都要综合考虑,并且,还要关注一个学校在学术培养方面的发展趋势。一些“黑马”类型的学校,也许目前排名不高但发展很快,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在友好程度方面,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出国申请和高考一样会出现“大小年”, 去年某所学校对中国人很友好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引进了很多为新老板,很缺人,但今年该招的人已经差不多招满了,招生人数就会下调,以对南大一向友好的Rutgers为例,今年南大生物方面只有一个人拿到了waiting list,而在去年,它给南大生物方面发了5个offer。因此,友不友好只是相对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