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展的今生
展会成为重要的盈利手段
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新西兰等国相继大局进军中国教育市场,从事留学中介服务的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举办多国性的国际教育展便是自然而然的需求。第一届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展在1999年在北京开始举办了,本人有幸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从策划、招展和办展等全过程。请注意上述名称中的“高等”二字,这个初衷是非常好的,意味着这样的展览追求质量和层次,只为国外的正规高等院校开放,我当年确确实实拒绝了瑞士某私立酒店管理学院的参会请求。
接下来的国际教育展很快就改名了,叫做“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在北京以外的几个城市巡回展览,并且去掉了“高等”二字。这样处理的背景当然有学生对于国外非高等教育的需求,也符合中国留学生主体正在趋于低龄化这样的趋势。当然也不能回避一个事实:对主办方和协办方而言,多一所院校——无论它是什么样的院校,就多几千美金。尽管什么学校都能参加显得很公平,但终归让观展者觉得遗憾,想看的没来,不想看的总在眼前晃啊。
展览,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展览,也无论其展览本身批了什么马甲,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商业目的和赢利性质。这一点也就可以解释,现如今为什么除了一年两度在各大城市巡回的国际教育展以外,还会有各省市也插空举办各种各样的国际教育展、国际教育博览会,因为可以直接赢利并且可以比较有效地支撑留学中介服务市场。
第三页:越来越像作秀 学生院校都失望
第四页:名校不会来 有虚假宣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