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1300字
《西游记》中能赢得孙悟空敬重的人少得可怜。对于大权在握的玉帝,他呼之为玉帝老儿;对于太上老君,几乎回回拿他开涮;对于如来,也只是畏他而非敬他,嘲笑如来是“妖怪的外甥”;他更是把天宫的神仙呼来唤去。只有观音菩萨和太白金星让悟空敬重。悟空对于观音菩萨的敬重是源于对她的帮助和指引,而对太白金星的敬重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太白金星高超的交际艺术和朴实的人格魅力。太白金星不仅让悟空敬重,更让读者喜欢。吴承恩老先生刻画太白金星值得我们特别留意,我们知道在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中,阻挠取经大业的妖怪很多都是天上神仙的坐骑、童子、宠物等等,而太白金星是绝对没有这样不良记录的。
太白金星的周旋能力无疑是出众的,这使他能胜任招安的“钦差大臣”。悟空“打劫”龙王、欺负阎王,惊动了天庭,玉帝下令围剿花果山,是太白金星立刻启奏,建议招安孙悟空。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产育,何代出身,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哪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伏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太白金星的这席启奏是很符合玉帝当时心理的:一方面玉帝不愿意出兵争斗;另一方面面对龙王和阎王的告状,也想给手下做主出气,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正好化解了玉帝的尴尬。太白金星承认悟空是天地孕育,既是天生就应该招之为天庭所用,这使招安变得理所当然。所以玉帝甚喜,立即批准。应该说,太白金星是很会拿捏玉帝心理的,使得招安计划顺利实施。而从语气上,让玉帝觉得是站在他的角度去招安,宣扬天庭的神威,肯定他的绝对领导地位。
而太白金星一到花果山马上进行角色转换,放下“钦差大臣”的架子,抓住悟空喜欢肯定他名头的心理,张口闭口大王,把悟空弄得高兴地要设宴款待,并马上答应跟着太白金星去天庭接受招安。其实招安是一件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主要是由于悟空生来就没有等级观念,对社会权力缺乏认识,你想他连“水利局局长”龙王都敢“打劫”,根本不会把什么“钦差大臣”放在眼里。
如果太白金星按照规矩办事,以施恩的方式对悟空招安,是不会行得通的。必须以平等和谦恭的语气“求”悟空到天宫做官,他才会接受。不这么做招安是不会成功的,甚至“钦差大臣”都会挨悟空的棒打。而抓住悟空天性好胜,喜欢别人奉承,利用他的性格弱点,就能把事情办成。太白金星对悟空的心理拿捏得非常准确,以出色的交际艺术化解了一场争斗。第二次的招安,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太白金星能够招安成功,在于他出色地担当起调停人的角色,而不是狐假虎威的钦差大臣。他在玉帝面前歌颂赞扬玉帝,又在悟空面前奉承夸赞悟空,表面上看似“欺骗”,实际上是一种必要的外交手段。在他的成功调停下,玉帝和悟空化干戈为玉帛,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好处。
取经路上唐僧被抓到陷空山无底洞中,那女妖精本是托塔天王的干女儿,悟空知道事情真相后就到天庭状告托塔天王教女不严。玉帝又让太白金星随悟空去找托塔天王对质,没想到托塔天王把自己几百年前收干女儿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认为是悟空诬告,命人捆住悟空,经过哪吒提醒才想起来。这回被悟空逮个正着,悟空死活不饶他,非要到玉帝面前讨个说法。托塔天王只得求太白金星说情。太白金星知道悟空爱憎分明、知恩图报,让悟空给自己个面子,悟空果真答应了,对托塔天王既往不咎。让悟空从玉帝那里“撤诉”,太白金星是如何办到的呢?我们看一下太白金星的劝言:
金星道:“一日官事十日打,你告了御状,说妖精是天王的女儿,天王说不是,你两个只管在御前折辩,反复不已,我说天上一日,下界就是一年。这一年之间,那妖精把你师父陷在洞中,莫说成亲,若有个喜花下儿子,也生了一个小和尚儿,却不误了大事?”行者低头想道:“是啊!我离八戒沙僧,只说多时饭熟、少时茶滚就回,今已弄了这半会儿,却不迟了?老官儿,既依你说,这旨意如何回缴?”金星道:“教李天王点兵,同你下去降妖,我去回旨。”行者道:“你怎么样回?”金星道:“我只说原告脱逃,被告免提。”行者笑道:“好啊!我倒看你面情罢了,你倒说我脱逃!教他点兵在南天门外等我,我即和你回旨缴状去。”天王害怕道:“他这一去,若有言语,是臣背君也。”行者道:“你把老孙当什么样人?我也是个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又有污言顶你?”天王即谢了行者,行者与金星回旨。
悟空已经是非常机灵聪明了,太白金星却能诱导悟空“撤诉”,使他屡屡中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外交官的才干。
读西游记有感1300字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通过故事提出批评。此作品共一百回,六十万余字。故事叙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巨着。
《西游记》此巨着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它好动,调皮,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疾恶如仇。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它一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打败妖魔,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但唐僧却有些看不清事实,被妖怪伪装成的善良表面所蒙蔽,责怪悟空杀了他们,念紧箍咒,甚至把它赶走,但它还是对唐僧非常忠心,一路保护着,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终于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它有着一身毛病,好吃懒惰,爱占小便宜,怕困难,总是退缩,它相对来说小脑筋比较多,我很清晰记得有一集,某条河流结了冰,但这样马就不容易前行了,当大家都在困扰之时,猪八戒立即就说可以给马蹄裹上布,增加摩擦力。但在妖魔面前,担着保护师傅的重任之下,他也会扛起他那把九齿钉钯,勇敢的与妖魔作斗争。它就是这样,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所以令读者不但不觉得很讨厌它,还觉得它有几分可爱之处。
沙和尚的本领更比悟空,八戒是弱一些。他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好动调皮,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总是挑着行李默默跟在身后,任劳任怨,憨厚和淳朴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师傅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但胆小怕事,鉴别能力差。虽然没有高强的武艺,但是却有很大的毅力,坚持不懈的一直向西走去,不被困难所抵挡,直到达到目标才肯罢休。在此之前绝不半途而废。
《西游记》有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以外,还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众多情节中,留学群记忆最清楚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三打白骨精》这两回。
《孙悟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自称“美猴王”。去东海龙宫得到“如意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玉帝最后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悟空被捉。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很多天后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三大白骨精》中,悟空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鉴别能力差,容易被表面所蒙蔽,所以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最后还是就了师傅。这些情节都非常精彩。
《西游记》除却本身引人入胜的情节外,还包含了许多道理和启示比如唐僧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有时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
再比如,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人,在关键时刻也是能力挽狂澜的,就像猪八戒那样。沙僧和小白龙还使我明白了,班级中同样不能没有默默奉献者,也许他没什么能力,但是如果一个班级没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同样是出不了成绩的。
从唐僧身上我还知道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然而,师徒四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吸取他们的长处,如果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则要改正。
这些其看了《西游记》的启示都是终身受益的,这也使我明白了读好书,读名着的重要性。
读西游记有感1300字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意志坚强,慈悲善良。是一个虔诚执着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推荐阅读:
《西游记》读后感汇编 | |
---|---|
1 | 西游记读后感100字 |
2 | 西游记读后感200字 |
3 |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 |
4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
5 | 《西游记》读书笔记800字 |
6 | 西游记读后感1000字 |
7 | 西游记读后感1200字 |
8 |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 |
9 | 西游记读后感2000字范文 |
10 | 西游记读后感2500字 |
11 | 西游记读后感3000字 |
留学群四大名著读后感栏目整理 |
西游记读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西游记读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