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该广告贴在车站阅报栏上,引起了在此等车的一些市民的注意,记者随机问了几名市民,他们表示两天前就看到了这个广告,同时表示这肯定是骗人的,“但还是有一些人会相信,会上当受骗”。
记者查询得知,该广告所留的手机号归属地是江西上饶。本报一名男记者随后拨打广告上的电话,电话中一名女子说,她是江西南昌人,2009年嫁到了香港,丈夫因车祸失去生育能力,夫妻俩想通过借精求子的方式要孩子。她通过在乌鲁木齐的朋友张贴了这个广告。
女子简单询问了一下打电话的男记者所在的位置和年龄后说,如果应征者能帮到夫妻俩,他们会以百万元重谢。见面谈妥后会先支付50万元定金,怀孕成功即再付剩下的100万元,双方要签订合同。
“不骗人,我们的合同都是经过上海新天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另外还要经过公证才有效,我们打的广告也是经过律师事务所公证的。”这名自称叫“余晓丹”的女子说,她不会影响应征者的生活。如果双方合适,她会赶到应征者所在的地方入住酒店,所有开销由她负责。
最后,女子又表示,在她到应征者所在地之前,希望对方汇款500元作为诚信金,证明对方不是在开她的玩笑。该女子“坦言”,广告贴出后,应征者还是蛮多的,但大部分都是开玩笑的,因此要交诚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