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收容被高考一刀切的人[1]
2011-08-22 23:33:00 高考
进行面试,而主要依靠“能力测试”。朱清时说,一个科技人才是否有潜力,不光要看他的知识有多少,更要看他的能力有多强。目前高考的弊病在于无论如何弥补都离不开考试,也都在考书本知识。通过能力测试,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朱清时现场公布了今年首次自主招生的两道考题。第一道考想象力:给学生一张纸,上面画有六个符号: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圈、两条线段,请学生设想,用这六个符号,可组合成什么样的东西?
朱清时说,从抽象符号转化为实际东西,这是考想象力。一般学生在半小时内可写出8样,但有一个同学想出28样,他的想象力就属于“超凡”级别。第二道考记忆力:给学生念一个7位数字,让他倒背,然后一步一步增加位数。一般学生到8、9位就难以为继,但有一个学生加到13位还能倒背,这名学生的记忆力就很强。
五年内每年招生不超400人
“刚刚听了您的讲座,我很兴奋,感觉前途一片光明! ”大同中学新高二学生奚欣辰向往南科大,不过也有一丝担心,“今年只招46名学生,以后逐年扩大规模,未来还能保证1:8的师生比吗? ”
朱清时给了小奚一颗定心丸。他说,明年如果获得教育部批准,可能招收200余名学生,在五年内每年招生人数不会超过400人,一定会满足1:8的师生比。这既是由于研究型大学的定位,也是出于试验阶段的考虑。
计划明年三月来沪招生巡讲
南方科技大学首届45位学生中,没有上海籍学生,这让朱清时略感遗憾。朱清时表示,自己在中科大担任校长十年期间,认识一批上海籍学生,他们不仅学习优秀,活动能力、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软素质都较强。
南方科大在第一年招生时,获得全国很多重点高中的支持,像北京人大附中的刘校长就推荐了几位优秀学生报考南方科大,部分学生经过学校测试选拔后被录取。目前,南科大在上海还没有关系较好的高中学校,他非常愿意和上海的高中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最近,学校事务特别多,部分学生正在大学生运动会担任志愿者,一些即将引进的海外人才陆续签订协议,最近很少出席公开活动,也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收到上海市学生会主席论坛的活动邀请,我毫不犹豫地来了,和上海的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朱清时笑道,“如南方科技大学在今年年底获得教育部批准,可以继续招生,我们计划于明年3月来上海巡讲。 ”
并非媒体所报道的那样
南科大的一举一动,一直处在媒体聚光灯下。不久前,南科大曝出内部忧患,4名协助创办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先后离开,学校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针对教授出走的真相,昨天,朱清时首度公开澄清,事情并不像部分媒体报道的那样。这几位教授只是帮忙筹建南科大,并不是南科大正式教授,他们的关系还留在原来学校,没有正式调到南科大,他们为南科大提供有偿咨询,但双方出现了意见分歧,所以他们选择了退出。
“我们就是要收容那些被高考’一刀切‘掉的人,给天才、怪才一条出路。 ”朱清时说,自己并不想挑战高考,但目前人才选拔的最大弊端在于过于“一刀切”,他希望能为那些不能通过高考的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每位学生设计最合适的专业,让学生学到真本事。
朱清时坦言,目前,南方科大改革试点没有配套政策,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在南科大再干三年就退休
“在南方科大再干三年就退休。”朱清时给自己定的任期是五年。再过三年,朱清时就68岁了,“我再奋斗三年,希望把南科大的框架搭起来,南科大肯定早晚要成功……我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的教育已经在走南科大的路了。 ”
事实上,朱清时认为,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钱学森之问”的答案。一次,朱清时在浙江一家科研院所做主题报告,直陈目前国内高校、科研机构浮躁的科研气氛不利于人才成长,不想一名听众当即“踢场”发问:“朱校长,我承认您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我如果做到您说的那样,那我就没法养活我的老婆孩子了……”
朱清时当时就怔住了,“我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他说的都是事实。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亟需改革,不是一两个人的改变能决定的。”在他看来,高校扩招、高校行政化倾向、负债严重、就业压力膨胀、学术剽窃……这些都是回答“钱学森之问”要解决的问题。
育才和建房一样,欲速则不达
朱清时对上海并不陌生,每年他都会来出差两三次,“我很喜欢上海,喜欢人民广场和南京路。 ”
访谈时,朱清时还谈起城市发展和建筑行业,“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太多水泥钢筋结构的房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