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重阳”也叫“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据文献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重阳节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作为节日,则是到了西汉时期。
老北京人在重阳节时,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花糕、食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式来庆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吃花糕
“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
花糕,又称菊花糕、重阳糕,吃花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之寓意。旧时老北京花糕种类繁多,一类是饽饽铺里卖的烤制好的酥饼糕点,如糟子糕、桃酥、碗糕、蛋糕、萨其马等;一类是四合院里主妇们、农村妇女用黄白米面蒸的金银蜂糕,糕上码有花生仁、杏仁、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五仁;还有的是用油脂和面的蒸糕;将米粉染成五色的五色糕;还有的糕中夹铺着枣、糖、葡萄干、果脯,或在糕上撒些肉丝、鸡鸭肉丝,再贴上“吉祥”或“福寿禄禧”字样,并插上五彩花旗。花糕那时也像月饼一样用于馈赠亲友。
小编特别推荐
重阳节小报 | 重阳节习俗 | 重阳节英文 | 重阳节由来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致辞
小编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