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
我自己第一次支付所得税,是20岁离开中国,一个人去澳大利亚闯天下的时候。当时我先后在超市、工地、旅馆和铁路上打过工,每处发薪时都在工资单上列明了扣除的所得税,让我不无惋惜。
不过后来发现,澳大利亚税制也有一些可爱之处。
首先,花钱受教育的开销有一定的免税额。我当时正琢磨学电影,买了个小小的摄影机到处拍,咨询后发现这可以算做学习设备,连同买胶片和冲洗胶片的钱全都可以算做教育投资。
这一来本已扣除的所得税到财政年底退了几百澳元。
澳大利亚的财政年度是从每年7月1日到次年6月30日。我决定要去欧洲恰好选择在年底离开,这样一来,在澳大利亚半年的收入便作为全年收入,这样重新计算,工资低了,已经扣除的所得税就要退还一部分。
我到了英国之后发现,一张澳大利亚政府的退税支票正等着我,一下化解了几个月的旅游导致的财政困境,增加了我对澳大利亚的美好记忆。
倒贴
在英国工作、学习了几年,我决定迁居德国时回想起这条经验,也选择在财政年中间的时候离开,以求再享退税的优势。只可惜那时候做学生收入无几,退税也没有多少。
到了柏林之后,我发现上学之余在剧院里跑龙套,搬道具挣到的钱虽然将将突破纳税的起点,在工资单上显示扣除了一小笔税。但是下面紧接着又有一栏,却显示政府退给我了大约相仿,有时甚至稍大的一笔钱。
起初我不想打草惊蛇,便没有细问这是怎么回事。后来得知那时候的西德政府为了鼓励人到四面都被东德环抱的西柏林去生活,设了一个补贴,给工资附加8%。
虽然难说这对改善当时的生活有多么轰动的效益,但它的精神抚育效果显然不错,让我至今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