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12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A.gōng/gòng guān hèng/héng B.shā/shān bì/pì chà/chā
C.kuāng zhóu/zhòu lòu/lù D.xuán/xuàn pēi /pī liàng)
2.C (A.披沙拣金 B.贸然 D.萤火虫)
3.B (扣压: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扣押:拘留;扣留。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持。扶植:侧重于培植。“推脱”意指不肯承担责任,而“推托”是指借故拒绝,所拒绝的不一定是“责任”;同时,此句空缺处选用“推脱”,亦照应后文的“责任”。
4. A(作茧自缚:做了某件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B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这里褒贬误用。C敝帚自珍:珍,贵重,爱惜。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惜。而C项语境意是写“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是别人的东西,因此适用对象不当。
D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这里是望文生义。)
5.C(A搭配不当,应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B“预先预测”重复;D“一家”有歧义,表意不明。)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D 解析:原文中说“韵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
7.D 解析:A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项“达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
8. C 解析:“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慢地进入”,“这样就可以……产生”判断绝对化。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B(“责”为“索取”义)
10.C(连词,因为 A连词,于是/介词,凭借 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代词,那里的/副词,表反问)
11.A (③不是凌策说的话 ⑤是凌策治理有方)
12.B (王旦说的是凌策做事平和公正。莅:治理,掌管)
四、(24分)
13.(1)在这之前,岭南运送香药,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
(2)适逢江、淮歉收,盗贼很多,朝廷用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
参考译文:
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世代在州县任职。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朝为户部判官。此前,岭南运送香药,因此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分设二百个驿站,由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并且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朝任扬州知州。适逢江、淮歉收,盗贼蜂起,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饶州产金,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举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益州知州。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当时的茶叶专卖之法弊端很多,诏令凌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共同负责修订,使旧法稍稍放宽。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14.(1)①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或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描写残阳西挂、白雁成行、黄花委地,点染白、黄、残阳暮色等色调,氤氲玉笛幽怨之音;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写登高见闻,描绘秋天黄昏萧瑟伤感景象,传达孤独落寞、萧索感伤之情。
②视角推移:仰观遥望天际雁,俯察近观地上花。
③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景写情):分析略。(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
(2)①惊叹节序变化、时光易逝;②感慨命运浮沉变幻;③感伤青春、繁华、美好如梦;④咏叹人生有如一梦的惆怅悲凉;⑤孤独和对友人的怀念。(每点1分,任意答出四点给4分)
15.(每空1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一尊还酹江月 (3)莫道不消魂
(4)夙兴夜寐 (5) 只是当时已惘然 (6)冰泉冷涩弦凝绝
五、(12分)
16.(4分) ①⑥②③⑤④(有错即不给分)
17.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目录、索引等组成,它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等特点,它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运用。
(共4分。每个短句1分)
18.答案示例:
像养母鸡,喂它食物,期望它生蛋 食物充足的,鸡蛋才会更好
像养花卉,施肥浇水,期望它开花 肥水充足的,花朵才会美丽
像种庄稼,浇水施肥,盼望它打粮 水肥充足的,粮食才会丰收
像养肥猪,喂它食物,盼望它长肉 食物充足的,肉质才会肥美
(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比喻合理即可)
六、(18分)
19.①铺天盖地,声势浩大,激越壮观;②富有灵性;③极富诗意,含蓄;④渗透了哲理意味和活力(展示了生命力和生命态度)(每点1分)
20.①表明了欢悦的、了无愁绪和高亢的蛙鼓对身处异乡憔悴不堪的我的抚慰,强调了蛙鼓对人的灵魂的作用。(2分)
②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蛙鼓声音的具体描写过渡到蛙鼓对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影响,由实到虚,升华主题。(2分)
21.①运用排比(比拟),连用几个“唤醒”,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充分表现了蛙鼓的灵性和生气。②运用比喻,将蛙鼓比作“行云流水”“种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蛙鼓的美妙和强大的生命力。(每点2分,手法和作用各1分)
22.①要像蛙鼓一样有源于生命,发自内心的表现,这样才能撞击着生命的动感。
②要像蛙鼓一样具有不屈不挠展示其生命力和生命态度的精神、坚定的无畏的生命韧性和一种激昂的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
③要像蛙鼓一样在简洁、生动的生命过程中,进行执着地生命表白。
④蛙鼓一样的乡音刻进灵魂深处,成为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能够清洗人的内心。(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60分)
建议参照2014年山东省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故事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主要对象很明确,就是那几只在树下觅食的鸡;而其中两个人物学生和父亲,在材料中只起陪衬作用,不是主要对象。因此,立意应围绕鸡来确定。
抓一把谷子撒去,几只鸡会争抢、打斗;撒几把谷子过去,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 事地吃起来。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父亲的话做了很好的解释:“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 饱,自然就不争了。”换句话说,鸡之所以不争是因为它知足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在选定主要对象后,如果材料中对主要对象没有明显的 褒贬倾向时,经常会用到一种方法即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法。所谓肯定立意,就是对主要对象从歌颂、赞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其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 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所谓否定立意,就是对主要对象从贬抑、鞭挞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其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的错误性、消极 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
对于材料中的鸡我们先从肯定的角度立意:
鸡见谷子够喂饱自己,就不再去争抢,肯定其这一行为的话,这是一种懂得满足,即 知足常乐的精神,知足就不再生贪心。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在这点上,还真不如鸡,你就是给他们再多的“谷子”,再多的财富,他们也不会 满足。正是他们心无止境的贪婪,导致人间无止境的争斗和悲剧的一再重演。为此,可以立意为:鸡知足,人也要知足。
人类那永无止境的需求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膨胀,真可怕,还是功夫皇帝李连杰说得对:“人的欲望越小,人的快乐感就越大。”
再从否定的角度立意:
鸡争抢,是因为谷子不够;鸡见谷子够喂饱自己,就不再去争抢,否定其这一行为的话,这是一种容易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进一步说是一种贪图安逸、不求上进的表现。为此,可立意为:
①鸡知足,人不能知足。
②安逸,让人倦怠;有危机感,人才会奋进。
③追求上进,永不满足等。
联系现实,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危机感,也会失去上进心。
从辩证的角度论述知足与不知足也未尝不可,如: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还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立意:
抓一把谷子撒去,几只鸡会争抢、打斗;撒几把谷子过去,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 事地吃起来。简而言之就是“食少鸡争斗,食多鸡不争”。由鸡及人做一联想,即为物质丰富了,充裕了,人们就不再争抢而相安无事了。这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 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粮仓中堆满了粮食,人们能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然后才会学习礼仪,产生气节和荣辱观。也就是说, 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可立意为:大力发展,尽力丰富,能够消除人间无止境的争斗和悲剧。人 只要有口饭吃,什么事都能平安解决,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只要中国不产生粮食危机,中国依然能安定的繁荣发展。”
此外,还可以从材料中的两个人物的角度立意:
学生从一件日常生活小事中从父亲那里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增长了见识。为此,可立意为:生活随处是学问,向生活学习知识。
例文: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番哲理之言于当今之社会仍具有诸多的借鉴意义。面对各种利益、名誉,我不禁要感叹:“万钟于我何加焉?唯有知足才能常乐也!”
正在苦苦觅食的鸡会因为起初那少量的食物而争斗,一旦拥有了充足的食物,便可以 相安无事。是不是就连这觅食的鸡也懂得“万钟于我何加焉”的含义呢?额外的多余的食物对于鸡来说不如给予同胞分享更有价值,知足了便能在团体中快乐地生 活。于是乎,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万钟于我何加焉?
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有一种人,你简直无法用任何东西来增加他,他自己已 是一个完美的宇宙。”这句话来描写能隐于音乐背后的钢琴家朱晓枚再合适不过了。朱晓枚是一位几十年都与钢琴为伴,坚守着音乐隐于音乐背后的钢琴家,她虽过 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却因此而知足,因为音乐才是她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物质方面的欠缺已足以被音乐的涤荡所掩盖。一袭素衣搭配黑色幕布,坐在黑白琴键旁, 跳跃着灵动的音符。音乐让她知足。于是,她隐于音乐背后,不追名利,只为享受灵魂的洗礼。因为她懂得万钟亦无用也,音乐乃至乐之事。
最美科学家颜宁,未满30岁就被清华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她从普林斯顿大学留学 回国后,带领着他的小团队开始了对膜蛋白的研究。枯燥无趣的研究工作在她看来是那么充满魅力,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让她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我们能从她对 研究工作的喜爱中看到知足,苦和累便成了生活的一个个小插曲。也因为知足,让她的心愈来愈宁静,简单地爱着并从事着自己的研究。比起那些“不是在走穴,就 是在走穴的路上”的只为职称为名利而奔波的研究工作者,颜宁的知足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知足使人常乐,使人心静!
也许你不理解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也许你不理解莫扎王妃“王宫是最适合我呆的地方”的新婚预言;也许你不理解孙犁“光明在案有清欢”的恬淡……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因为知足者常乐。
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
点评:
这是一篇很不错的考场作文。首先,作者能准确立意,把握了材料蕴含的知足才能常乐的哲理。其次,以孟子名言作为标题,又以孟子名句开头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可谓出手不凡。第二段在对材料做了简明扼要地评析之后,再次紧扣题目重申中心论 点。第三段引用著名作家张晓风的名言自然地引出了钢琴家朱晓枚的事例作例证,第四段又引用了最美科学家颜宁的事例作例证,两个例证都新颖典型得当,而且能 围绕中心论点对事例加以分析说理。第五段以排比句式,列举了陶渊明、莫扎王妃和孙犁三个排例,尤其是能引用三个人物的典型语言,既彰显了作者非凡的文字功 夫和语言文采,又能使论证更加充分,说理更加有力。结尾又引用了庄子的名言,紧扣中心,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尽管文章还有一些瑕疵,比如一些错别字、生 造词语和语病(已做了修改),还有一些语句不够简练,表意不够明白,但瑕不掩瑜,能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结构严谨,而又 富于文采的议论文,已十分难得。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 高考数学考点 | 高考英语考点 | 高考理综考点 | 高考文综考点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
高考语文真题 | 高考数学真题 | 高考英语真题 | 高考文综真题 | 高考理综真题 |
高考语文答案 | 高考数学答案 | 高考英语答案 | 高考文综答案 | 高考理综答案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