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5

  第二部分 写作(70分)

  七、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

  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5分)

  二、(19分)

  答案:

  6.(3分)戴望舒;《雨巷》(注意标点符号);chì chù

  7.(2分)拟人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河灯和沱江水的善解人意。

  8.(3分)不突兀。这是一段作者追忆往事的插叙,是对作者“行走在边城路上”的情节和人物情感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情感更充沛,主题更鲜明。也使行文有张有弛,起伏有致,避免了平铺直叙。

  9.(4分)C E

  10.(3分)两篇文章都通过景的描写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荷塘月色》作者通过月色笼罩下的荷塘朦胧优美的景致表达了心中暂时逃离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喜悦但又终究逃脱不了的淡淡的哀愁。而本文通过湘西之景的描写,回忆之境的叙述表达自己对边城的向往以及无法融入但又想要融入的无奈和渴望。

  11.(4分)切忌泛泛而谈。要求有理有据、有感有悟。(仅作参考:这个结尾暗合《边城》的结尾:也许傩送永远也不会回,也许傩送明天就能回。而作者前往沈从文笔下的那个边城也是如此的困难,有着希望但可能永远不能实现。这就像我们的理想,我们朝着它迈进,也许永远也不能实现,但我们还是在不懈的努力。)

  三、(6分)

  12.(1)青霭入看无 (2)官盛则近谀

  (3)两三航未曾着岸 (4)梧桐更兼细雨

  (5)却话巴山夜雨时 (6)其岸势犬牙差互

  (7)鲜克有终 (8)清丽词句必为邻

  四、(8分)

  13.柳永(1分)

  14.B(3分)

  15.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览春色的急切心情。“香泥斜沁几行斑”的细节,则从侧面表现了她们只顾看花觅柳、忘情地欢笑,却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的懊恼。她们笑容顿敛 ,双眉紧锁。词人以“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的比拟,略带风趣地写出了姑娘们一瞬间尴尬的神情。(4分)

  五、(19分)

  16.(4分)

  (1)停留 (2)坚决 (3)拘役;拘捕 (4)使……居住

  17.(2分)文言虚词C. 助词,的

  A. 表示承接/表修饰; B.因为;表目的/; D.替/表被动 。

  18. (3分) 汝为身长七尺 / 疏眉秀目 / 望之如神仙 / 杨企道者 / 遇之溪上 / 企道曰 / 必奇士也 (每处0.5分)

  19.(5分) ①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

  (评分标准:“开陈”1分;“勉以忠义”介宾后置句式,1分;使(之),省略句,1分;)

  ②(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

  (评分标准:“业” 已经。例如,《黄生借书说》:“若~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1分;“何言”宾语前置句式,1分)

  20.(2分)信息筛选 A “见到刘豫后多次面临死亡危险”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宗弼让宋汝为去见刘豫,宋汝为宁愿被处死也不愿见他。

  21.(3分)文中第二段侧重写汝为尚气节,主要句子有①宗弼盛怒,劫而缚之,欲加僇辱。汝为一无惧色,宗弼顾汝为不屈,遂解缚延之曰:“此山东忠义之士也。”②汝为曰:“愿伏剑为南朝鬼,岂忍背主不忠于所事。”力拒不行;③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诱之,固辞。④汝为变姓名为赵复,徒步入蜀。(任选2点即可,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宋汝为,字师禹,丰县人,靖康元年,金人侵犯京师,(宋汝为)全家被害。(宋)汝为想报国家与父兄的仇恨,建炎三年,金人再次侵犯京师,宋汝为拜见部使者陈述边境之事,部使者送他到皇帝的行营去陈述,高宗皇帝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特增补他为修武郎,做为京东运判杜时亮的副手,奉送国书出使金国。

  当时刘豫做东平节度使,丞相吕颐浩想通过宋汝为送信给刘豫。宋汝为行程中暂时停留寿春的时候,遇到完颜宗弼(金兀术)的军队,不(能够)与杜时亮相见,宋汝为独自驱马进入完颜宗弼军营,将要呈上国书。宗弼十分生气,劫持并捆绑了宋汝为,想加以凌辱。汝为全无惧色,宗弼考虑宋汝为不屈服,于是解开绳子接纳他,并说:“这是山东忠义之士呀。”并让他前往去见刘豫,宋汝为说:“只愿意被处死做南宋的鬼,怎能够忍心背叛朝廷,对所担任的使命不忠。”宋汝为坚决抗争不前行,最终才回到京师,濒临死亡的情境有四次。

  刘豫称帝后,宋汝为拿着丞相吕颐浩的信给他,向他陈述投降金人的祸害(“祸福”可视为偏义复词,偏向“祸”),用忠义的道理勉励他,想让(他)回归朝廷。刘豫惊惶失措地站起说:“你这个使者!你这个使者!让我自新南归朝廷,谁能以我为忠臣呢,难道不见张邦昌的事情吗?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还用说什么呢?”就拘留了汝为。但因为汝是一名读书人,于是用授官职为通直郎、同曹州知府利诱他,宋汝为坚决推辞。

  绍兴十三年,汝为逃亡回归南宋,作《恢复方略》献给朝廷,并且说:“现在和好盟约虽然已经签订,考虑金人一定会违背盟约,不可立刻实行盟约。”当时秦桧掌管国事,把汝为的《恢复方略》置之不理。高宗记得他的忠义,特让宋汝为转任通直郎。

  过了很久,有人向金人告发宋汝为用蜡书秘密地给南宋朝廷送机密情报的事,于是金人到处搜查却没有找到,不久(金人)得知宋汝为逃回南宋。秦桧将要捉拿宋汝为要把宋汝为送给金国,宋汝为改名为赵复,徒步逃到蜀地。宋汝为身高七尺,宽眉秀目,远远看去如同神仙一般。杨企道在溪上遇上他,说“这必定是一位奇人。”款待收留了他,见宋汝为谈吐不凡,洞悉古今,靖康间离乱事一一说,企道更加惊讶,于是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借寺庙中让他住了下。

  秦桧病死后,汝为说:“朝廷没有了这个大害虫,恢复中原将指日可待了。”杨企道劝他(进朝廷重新)从事过去的政事,汝为慨然叹息说:“我从小读书,挺身而出,立志替国复仇,收复故土,(这份理想)颇被大家户熟知,(可是我的)命运不好,被权臣(秦桧)迫害,现在我已经老了,新任的掌权人,没人知道我。”宋汝为崇尚气节,博闻多识,饮酒能喝到一斗也不见他醉,有时唱歌有时痛哭,涕泪齐下。

  (六)牡丹(13分)

  22.为下文“大悟”作铺垫(答“先抑后扬”也可);使文势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3分)

  23.D(3分)

  24.李白诗中“亭北倚栏杆”;(1分)以人倚亭北,说明牡丹面南,佐证作者的观点。(1分)(共2分)

  25.作者否定武后。不仅否定她对牡丹不识和贬迁,还暗含了对她对于有独立个性、正直不阿之士的排斥的批判。(3分)

  26.借牡丹比百花迟开、向南而生的特征,赞美不媚权贵(卓尔不群)、独立坚守的精神品质(2分)。

  (七)作文(70分)

  审题点拨:

  题目材料富有哲理,引人深思。材料内容由相对的两部分——执着坚持与顺应自然组成。有些人为了理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虽九死其犹未悔”。这种执着精神固然值得我们赞扬,但如果走向极端,必然会玉碎身灭。大自然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无穷,是顺应与变通的结果。因为有了这种顺应,自然和人类才能生存发展。

  材料中的“执着坚持与顺应自然”是不能并列的,二者只能选其一。从材料第二段开头的“而”字可以看出命题人的思想倾向性,后文进一步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

  确定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顺应。顺应自然的变化,万物才得以生存繁衍。大自然物种的进化规律是适者生存。在我们的生活分钟,固执己见、冥顽不灵而导致悲剧者大有人在。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顺应自然”、“适应社会”等。

  2. 变通。对多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灵活应对,变通处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历史上多次成功的变法,新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变通的结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立意为“学会变通”、“走出固执”“革新与守旧”等。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高考数学考点  高考英语考点  高考理综考点  高考文综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高考语文真题 高考数学真题 高考英语真题 高考文综真题 高考理综真题
高考语文答案 高考数学答案 高考英语答案 高考文综答案 高考理综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高考有哪些语文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有哪些

高二语文重点古诗词

高三语文有哪些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

高考语文有哪些复习方法

语文复习方法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有哪些

高三语文必考古诗词

高三语文成绩怎么提高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知识

高三语文怎么学才能提高成绩?

高三语文怎么学

​高三语文备考计划应该怎么安排

​高三语文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