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南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1.B; “呱”念“gū”
2.D. “刮目相看”的使用对象是人,而语境是“佛教的演变”,所以不正确。
3.D(A.偷换主语;B.表意不明;C.句式杂糅)
4.C【解析】逻辑顺序:首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接着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
5.C(反:通“返”,回去)
6.A
7.B
8.C (“ 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错误,对比的用意是引出“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的观点。)
9.(1)《新唐书》的简,不是史事上简,而是行文上简,这就是它出现弊病的原因。 (“所以”“病”各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2)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说全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但不曾有显达的人来我们家。(“富贵”“显”各1分,句意1分)
(3)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重叠”“乃尽”各1分,句意1分)
附译文: 韩愈作《樊宗师墓铭》写道:“古人写文章必定自己遣词造句,后来(文章)水平低不能自己创作的人就去剽窃盗用他人的。后人总是向前人公开抄袭搬用,从汉朝到现在都是这样。”这很准确地说中了现在文人的毛病。至于宗师的文章,在劝诫制止当时人的过失时自己却也犯了过失。写作文章必须作注写清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情况在秦汉以前还是做得很好的;至于现在的人写作文章却没有作注以致读者无法理解,这样的话是因求简而得繁,两方面都有失误。孔子说:“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意思,不必评说它是繁还是简。(如果)对言辞繁简的评说兴盛了,好文章也就消失了。《史记》中纷繁详细的描写必定胜过《汉书》简陋单薄的叙述。《新唐书》的简,不是史事上简,而是行文上简,这就是它出现弊病的原因。
“时子通过陈子把(齐王说的话)转告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齐国一个人,在家里有一妻一妾。她们的丈夫出门,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饱了肉之后才回家。他妻子问与他一道吃喝的是什么人,他说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足饭饱后回来;问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说全都是富裕高贵的人,但不曾有显达的人来我们家,我打算悄悄地查看他到什么地方去。’”“从前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派管理池塘的人把鱼养在池塘里。管池塘的人却把鱼烹煮了,回来向子产汇报说:‘刚放它时,死气沉沉的,过了一会,就欢乐起来,悠然地游往水深处而消逝了。’子产说:‘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管池塘的人出来后,对人说:‘谁说子产很聪明?我已经把鱼煮熟吃了,可他还说:“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应该去的地方!”’
这里必须把话重复才能把人的情态和事的细节完全地表现出来,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处所在。假使(把《孟子》的故事)写进(文字俭省的)《新唐书》,对“齐人”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他的妻子怀疑他,就悄悄地查看他”;对“子产”这个故事,必定(概括地)写成“小吏退出后嘲笑子产”。(只概括成)两句话罢了。所以,言辞注重的在于表达清楚意思,注重的不在于简洁。
刘器之说:“《新唐书》叙述事情喜好言辞简略,所以它叙述的事情大多晦涩不明晰,这是写作史书的弊病。况且写作文章,哪里存在刻意去追求繁复或简洁的做法呢?古人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认为写文章,就如同风从水面上吹过,自然而然地形成波纹;如果不是自然地形成,而是有意地追求繁复或简洁,那么就会出现弊病了。当时(曾公亮)《进〈新唐书〉表》说:“《新唐书》所叙的事情比起《旧唐书》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却比《旧唐书》简略。”《新唐书》比不上古人史书的原因,它的病根正在这两句话上。
10.(1)菊花 反衬(“用典”或“对比”也可,但不能填“托物言志”。)
(2)①作者首先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愿望。他看到凄风苦雨中“此花能保,英英鲜质”,不由得想起了陶渊明和屈原,为菊花生不逢时却能自保而欣慰;②同时,从下阕中“汝身孤特应难立”等句也可看出作者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③还用“堂上客,须空白”等句感叹岁月匆匆,功名未就,对已逝黄金年华无限怀念和遗憾。(每点2分)
11. (1)驾一叶之扁舟
(2)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夜月魂
(3)曲终收拨当心画 唯见江心秋月白
12.放映时间短(“微时”放映) 系列成剧
13.A【解析】该项是对影片艺术风格的肯定,不是思想内容上担负起社会责任。
14. B【解析】A“只能在……播放”不对,从最后一段“传统的电视播放平台也为微电影大开‘绿灯’”可知;C原文说的是“微电影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助于”的说法没有根据;D“微电影还可能打包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而不是“不久定会”进入主流院线、进入电影发行体系,误将或然当做必然。
15.要点:
方式:
(1)以时间为序,突出麦子成长之快;
(2)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麦熟的过程;
(3)引用农谚,突出民俗气氛浓郁;
(4)短句子,快节奏,突出小麦生长快,以及人心情的欢乐。
作用:
(1)点出麦熟的文题,明确全文线索,开启下文对婆娘们看麦熟的描写;
(2)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表现了关中平原一派丰收的景象,衬托婆娘们喜悦欢快的心情;
(3)烘托婆娘们人性、人情之美,婆娘们身上具有的勤劳质朴、善良孝顺的人性之美,正是在关中平原广袤的大地上孕育出来的。
(以上7点,答到1点,计1分;答到2点,计3分;答到3点,计5分,答到4点以上计满分。)
16.(1)含蓄地表现了婆娘们虽不懂《诗经》中的诗句,但她们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2分)
(2)《诗经》之歌融入《秦腔》,说明了中华民族孝顺的传统美德依然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焕发出民族的纯朴本色;(2分)
(3)体现了“看麦熟”风俗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也增添了作品的文学色彩。(2分)(答好其中的2点即可。)
17.(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1分,答“人情味、人性美”也可得分),在“看麦熟”的过程中充分彰显(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讴歌之情(2分)。
18.(6分)
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以.“看麦熟”为线索描绘民间风俗,融叙事、写人、抒情为一炉;
2.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厚道慈爱;
3.本文善于调用各种修辞,语言质朴,包含深情;
4. 地方特色鲜明,关中婆娘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答3点即满分。)
19.主要内容:小说以“我”睡觉前数一串数字为线索,(1分)穿针引线,串联起与之相关的职位、奖金、住房等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1分)
人生启示:小说中的“我”在生活中有太大的压力(过多的欲求),导致了内心的不宁静而“失眠”。因此,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的重压,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斤斤计较于名利,不被身外之物所累,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而不至于整夜“失眠”。(或,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的不如意,应该有所行动,有所改变,这样求得内心的平和。而不至于整夜“失眠”。)(4分)
20.示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物质利益是可以的。因为物质利益是个体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重视自身正当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但过分注重物质利益,则会形成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严重腐蚀人们的心灵,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我们应当正确追求物质利益,坚决反对拜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最好既分析注重物质利益这一现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又要点出这一现象可能存在的危害性。
21.参考示例一
权力出笼后的可怕
一个县的副检察长居然资产过亿,这是令人惊讶的。而他获得资产的途径就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就是通过“江湖规则”获得巨额灰色收入。作为一个党的干部,能够变现手中的权力,说明权力已经失去了监督。权钱交易是可怕的,如果这种行为再贴上“侠客”之类的标签,还能得到一部分群众的认可,那是更可怕的。
参考示例二
“行善”岂能成为“作恶”的保护伞!
穆新成善事或许做了不少,但这只是一个幌子,他只是将“行善”当做“作恶”的保护伞。他救助一些贫困者,是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扶危济困、为民办事的官员形象,以此来掩盖自己通过“江湖规则”获取巨额灰色收入的可耻行为,还真有一部分人被他迷惑住了,甚至事发后还有人为他辩护,可见把行善当做作恶的保护伞的行为更具欺骗性,更可怕。
参考示例三
“好官标准”的沦落是当今社会的悲哀
资产过亿的巨贪穆新成被双规后,有很多人却力挺他为“劫官济贫的侠客”。这体现出在当地真正为民的好官太少了,以至于百姓对如此可疑、如此成色不足的善举表现出了饥不择食的欢迎。“侠贪”之走红折射了一些人心目中“好官标准”的沦落。这对于一个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法制建设的国家来说,是一种令人揪心的悲哀!
参考示例四
法治社会要依法评价一个人的行为
资产过亿的巨贪穆新成因为做了一些“扶危济困”的善事而被人称之为“大侠”,这是法制社会的悲哀。我们不能说做了一点实事、好事的贪官就不是贪官,因为善行并不能抵消他所犯下的罪恶,也不能改变他利用公权谋取私利是违反了法律的行为这一实质,如果称他为大侠,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法制意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22.要求严格执行高考评分标准。
留学群高考频道为您整理史上高考复习资料大全!让您的高考成绩稳步上升!
高考语文考点 | 高考数学考点 | 高考英语考点 | 高考理综考点 | 高考文综考点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语文历年真题 | 高考数学历年真题 | 高考英语历年真题 |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 | 高考文综历年真题 |
高考备考辅导;高考食谱大全;高考前必须做的事 |
高考语文真题 | 高考数学真题 | 高考英语真题 | 高考文综真题 | 高考理综真题 |
高考语文答案 | 高考数学答案 | 高考英语答案 | 高考文综答案 | 高考理综答案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