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紧张 却热情高涨
据了解,“幽泉学院”的课程特别重视英文写作和演讲,加上常年紧张的课程学习,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还有在沙漠里培养出来的自律与自我管理能力,坚韧的性格与合作精神,所有这些学生的品质无疑都是哈佛这类以培养领导者为己任的一流大学所看重的,难怪那么多学生可以轻松地转学(而不是考)到一流大学。
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相当高。下课时间虽然到了,可总会有些学生请老师到草地上继续讨论。学员还反复要求每周多开几节课。一些名校教授不惜降低年薪到这里来执教。曾任耶鲁人文学教授的戴夫·阿恩特在幽泉每学期(8周)布置的阅读作业包括4000多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著作和几百页文学评论,“我看美国不会有哪所大学会布置这么多作业、上课还有学生像他们这样积极回应的。”
事实上,“幽泉大学”同样招录国际学生,只是由于“名声”不大,外国人不知道而已,而且他们的“学术,劳动,自我管理”的管理方式,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在美国,有不少人支持这种大学的理念,虽然每年只录取区区20多人,可是申请的顶尖高中毕业生却数以万计。
沙漠有着深邃的性格
“沙漠有着深邃的性格。他有一个声音。只有倾听,你才能听见,而不是在为了物质的挣扎和喧嚣中听见。先生们,为了什么,你们才来到这旷野?不是为了传统的学术训练,亦不是为了田园牧歌的生活;不是为了在商业中成功或是在职业的道路上追求个人的利益。你们来,是为了准备好用你们的生命去服务,心中要明白,过人的能力和高贵的信念是对你们的期望。”——幽泉学院创始人、电力大亨卢西恩·卢修斯·纳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