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练习题(11.21)

  ◆1.答案: C

  解析:

  文段通过“导致”一词表明了重点,即隐私被披露后无法获得司法救济。针对该问题,需选择解决该问题的对策,C选项符合要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并非是针对法律问题提出的对策,所以排除;B选项是文段中的问题,并非重点;D选项中的医疗也属于问题,并非对策,因此排除

  ◆2.答案: C

  解析:

  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转折关系词“而”表明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前面是具体法条,而后面具体的法律事件和前文形成了对照关系,“而.......便......”的句式说明了和前面法条的对立,潜台词是没有达到法条规定的程度,便兴师动众堆记者采取拘传行,违背法条。所以对此对应的是C选项,当地公安替县委书记立案公诉违法。

  题干后半句对行动持否定态度,所以A错误;另外,该行动违反法条,实际上是违法,程度上超过了“理”的范畴,所以B、D也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 文段第一句提出教育体制应该考虑学生的资质差异情况,对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机会。第二句转折词“但是”之后强调现实情况却是,教育遴选机制非常单一,忽视了资质差异的情况。最后一句“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的意思是,教育要考虑到资质差异问题,对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机会。因此答案选A。

  ◆4.答案: B

  解析: 由文段的最后两句话可知,本段文字主要是对《逻辑学导论》一书的推荐用语,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去阅读。故本题选B。

  ◆5.答案: C

  解析:

  由提问标志词“概括”可以判断出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材料前三句主要讲传统文化强调集体,拒绝承认个人的主体性,为后面劳动人事改革作出铺垫;后三句具体阐述劳动人事改革的目标及其重要意义。由此,材料整体上属于分—总结构,其语意重点在于“总”的部分,即“人的社会化”过程所具有的意义。选项中,C项表述最贴合文意。其他三项表述错误,未抓住材料语意重点,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留学群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公务员考试行测信息频道

  2014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2014行测答题经验技巧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公务员行测备考:行测何去何从

行测备考

公务员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

行测备考

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12.24

行测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间多长

行测考试时间

公务员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3.30

行测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