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每日练习题(11.8)

  ◆1.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态度观点题。文段开头利用观点引导词,引出了观点,即金钱能激起排他心理。接下来,运用“不过”转折,强调了金钱能提高独立性和创造性,后面又运用递进连词“而且”强调其不可回避,就是要积极应对,故选B。

  ◆2.答案: B

  解析:

  文段先讲先秦时代,“文学”的概念是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学术,接着讲到汉代,文学开始与一般学术分离而逐渐独立,最后列举《史记》作为文学独立的例子,因此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B项。A项说法有误,文学的涵义是更加具体、细化了,C项仅是文段论述内容的例证,D项是无关项。故本题答案为B。

  ◆3.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无视”、“完全丧失民族情感”、“弱智”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被他们过度理性蒙蔽的中国人”持否定的态度。而“中国愤青派”是相对于“被过度理性蒙蔽的中国人”而言的,所以在作者笔下“中国愤青派”爱国青年其实就是普通的爱国青年而已,故选C。

  从“向‘中国愤青派’爱国青年质问”可知“愤青”就是爱国青年,故A项错误;D项脱离语境,只理解了字面义;B项完全不合题意,故也不选。

  ◆4.答案: A

  解析:

  文段通过“通过种种事实不准看出”引出重点,即“怕热领导”在群众“最急”上未见真情、在群众“最盼”上输了民心。换言之,领导应该放下特权,为群众办事,关注群众的冷暖,也就是关注民生。故选A

  ◆5.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为态度理解题。

  由“……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与形容词不可。……不能……敷衍了事”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写作中对文字的雕琢、锤炼,务必达到“唯一”的修饰效果,不能应付了事,A项“语不惊人死不休”侧重的是“惊”,并非作者说的准确、恰当。B项侧重文章有理据,D项侧重创作真实性,均不准确。

  故正确答案为C。

  留学群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公务员考试行测信息频道

  2014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及练习题

  2014行测答题经验技巧


行测真题 行测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 行测题库 模拟试题
分享

热门关注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型怎么做

行测常识题技巧

行测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归纳

行测常识判断技巧

公务员行测如何提高做题速度

行测做题速度怎么提高

公务员行测常识题怎么准备

行测常识怎么准备

公务员行测考试题型分布

行测考试题型

公务员行测备考:行测何去何从

行测备考

公务员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

行测备考

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常识12.24

行测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时间多长

行测考试时间

公务员行测备考:行测常识备考3.30

行测备考